心梗后,高强度间歇训练有效! Meta分析
作为冠心病的一项重要干预措施,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可以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然而,哪种运动对心肌梗死后患者最有利仍存在争议。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低-中等强度的持续训练已经显示出其在心脏康复中的优势。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是一种新兴的运动方式,需要反复进行全力以赴、快速和爆发式运动。
VO2峰值是评估运动能力的一个有效指标。近日,一项Meta分析显示,高强度间歇训练在改善心肌梗死后患者的VO2峰值方面比中等强度连续训练和/或常规体力活动更有效,而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纳入用于评估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心肌梗死后患者影响的8项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包括387例患者。
与中等强度连续训练和/或常规体力活动相比,高强度间歇训练显著提高了峰值摄氧量(VO2峰值)。
中等强度连续训练和/或常规体力活动相比,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收缩压、舒张压、峰值心率、静息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生活质量无显著影响。
随访时间6~12周。两组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似。
研究者称,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心血管病患者存在潜在风险。然而,目前大多数临床证据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较低,并且认为高强度间歇训练作为心脏康复的方式似乎是安全的。
然而,研究者也表示,由于该分析纳入的研究中,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连续训练和/或常规体力活动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非常低。
此外,大多数研究并没有对患者的心脏康复风险进行分层。因此,心肌梗死后患者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安全性相关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来源:The effect of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on exercise capacity in 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ur J Prev Cardiol, 2021 Jul 19. Epub ahead of print.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孕早期血压高于130/80 mmHg有风险!上海4.7万孕妇研究称,易出现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
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5:30:44
0000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眼见为实!高强度他汀和依折麦布等逆转冠脉严重狭窄
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一个病例表明,无论是冠脉CT,还是灌注成像,其清晰的图像均证明,药物治疗逆转斑块是有效的。患者为42岁男性,主因间歇性劳力性胸痛4个月就诊。既往有高脂血症和冠状动脉疾病家族史。运动心肌灌注成像显示左侧冠状动脉中度缺血(如图A箭头)。冠状动脉CT显示,回旋支近段严重狭窄,有大量粥样硬化斑块(如图B箭头)。杨进刚阜外2023-08-07 16:56:49
0000越早得高血压,中年记忆力越差!南方医院许顶立等研究
既往研究表明,高血压是认知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之一。11月29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许顶立等发表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提示,如果在成年早期就开始出现高血压,不论当前或长期血压控制状况如何,中年时言语记忆力会明显变差,且高血压病程越长,言语记忆力越差。研究者强调,高血压病程较长的患者,即便其血压已得到控制,也不能忽视高血压相关的潜在认知功能下降风险。中国健康素养水平8.8%,慢病防治素养最差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国家卫生计生委李英华和毛群安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8.8%,与2008年相比,高出了2.32%。其中城市为11.8%,农村为7.13%。作者表示,“中国居民健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不能满足维护和促进健康的需要。”该研究采用的问卷包括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个方面。兰州大学二院学者称:新技术可巧封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
换个瓣膜后并发瓣周漏,二次开胸治疗风险大、出血多、并发症多,且易复发;X线下导管封堵瓣周漏建立路径及操作也有难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柳德斌、王石雄等进行的研究发现,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采用FustarTM可调弯鞘协助建立路径更加可控,有助于减少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封堵器封堵瓣周漏安全、有效。该院心外科于2017年1月就此先后成功封堵了2例主动脉瓣周漏。杨进刚阜外2023-08-28 13:16:1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