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后,高强度间歇训练有效! Meta分析
作为冠心病的一项重要干预措施,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可以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然而,哪种运动对心肌梗死后患者最有利仍存在争议。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低-中等强度的持续训练已经显示出其在心脏康复中的优势。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是一种新兴的运动方式,需要反复进行全力以赴、快速和爆发式运动。
VO2峰值是评估运动能力的一个有效指标。近日,一项Meta分析显示,高强度间歇训练在改善心肌梗死后患者的VO2峰值方面比中等强度连续训练和/或常规体力活动更有效,而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纳入用于评估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心肌梗死后患者影响的8项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包括387例患者。
与中等强度连续训练和/或常规体力活动相比,高强度间歇训练显著提高了峰值摄氧量(VO2峰值)。
中等强度连续训练和/或常规体力活动相比,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收缩压、舒张压、峰值心率、静息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生活质量无显著影响。
随访时间6~12周。两组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似。
研究者称,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心血管病患者存在潜在风险。然而,目前大多数临床证据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较低,并且认为高强度间歇训练作为心脏康复的方式似乎是安全的。
然而,研究者也表示,由于该分析纳入的研究中,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连续训练和/或常规体力活动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非常低。
此外,大多数研究并没有对患者的心脏康复风险进行分层。因此,心肌梗死后患者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安全性相关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来源:The effect of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on exercise capacity in 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ur J Prev Cardiol, 2021 Jul 19. Epub ahead of print.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加拿大研究称,儿童3岁开始加强运动,可预防心脏病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学龄前儿童的体力活动对未来心血管健康有明显影响,是预防成年后心脏病的关键。研究者发现,孩子从3岁左右开始加强运动,有利于促进血管健康,提高心脏适能。研究者表示,很多人认为心脏病只有成年人尤其老年人才会得,但实际上血管在我们年幼时就已经开始硬化了。尽早开始实施任何一种预防措施都是很重要的,因此,要确保幼儿有足够运动的机会。“坐着、平躺、侧卧”哪种玩手机方式最好?其实是"奥特曼"姿势!
有调查称,中国人每天玩儿3小时手机,位居全球第二。平均每6.5分钟就会看一眼手机,一天大约要看150次。疫情期间,可能这个数字会更高。当然,在武汉值班的医生一眼手机也不能看。如果我们低头玩儿手机,会怎么样?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5:35:08
0000中国心梗注册研究:男人心梗多为"花天酒地"诱发,女人心梗多因情绪/创伤诱发
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牵头的中国心梗注册研究近期报告了国人心梗的诱发因素。结果发现男女在心梗的诱因发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其中,有15.4%的男士犯心梗是因为过度不良生活方式,这里的过度是指平时相比过度饱餐或高脂饮食、大量吸烟、大量饮酒、夜间过度娱乐等。说白了就是大吃大喝,通宵打麻将还抽烟。而女士在这方面比男士少一半,仅8%左右(下图)。杨进刚阜外2023-08-06 14:21:44
0000Circulation研究:多坐1小时,心血管病风险增12%
Circulation杂志发布的一项针对5638名老年女性的研究证实,久坐行为是影响老年妇女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坐的时间越长,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越高,而减少久坐的时间则降低心血管病风险。久坐行为包括几乎所有坐着做的事情,比如看电视、吃饭和办公。近些年来,随着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人们的活动也越来越少,久坐的行为也急剧增加。两项大规模研究给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泼冷水”:或源于疾病管理进步
最近有两项研究向阿司匹林在中低危人群的一级预防作用泼了冷水,一项是ARRIVE研究;另一项是ASCEND研究,这两项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在心血管中危和糖尿病患者的一级预防作用不大。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这两项研究,阿司匹林真是“廉颇老矣”?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48:2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