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症(阜外医院李守军等研究)
随着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普及,因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
本研究14例因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包括:瓣膜损伤、高度房室阻滞、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溶血。
术后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为19 h,呼吸机使用时间为6 h,总住院时间为7 d。
研究者还指出,介入封堵术导致的瓣膜损伤应以预防为主,封堵时避免暴力操作,尽量选用小号输送系统,若需外科手术干预,需尽早进行。
封堵时要避免暴力操作,尽量选用小号封堵器和输送系统;若封堵时新发传导阻滞,建议放弃封堵。
若患者体重较轻,室间隔缺损较大,要避免强行使用大号封堵器进行封堵,以免造成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损伤瓣膜及发生传导阻滞。
所有患者均于体外循环下行封堵器取出术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另外,5 例患者行主动脉瓣成形术,1 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9 例行三尖瓣成形术,2 例植入永久起搏器。
本研究中取出封堵器的原因包括:与三尖瓣位置关系紧密致瓣膜关闭不全、与主动脉瓣位置关系紧密损伤主动脉瓣、封堵器导致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封堵术后新发的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溶血。
尽管很多临床中心已使用不对称封堵器,作者仍建议室间隔缺损边缘应距主动脉瓣2 mm以上,以免封堵时和封堵后损伤主动脉瓣。
研究者提醒,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患者若因并发症需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应尽早进行,以方便封堵器取出,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周围瓣膜及传导束损伤的风险。
研究者强调,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手前严格把握适应证。
阜外医院李守军、龚丁旭等发表研究称,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需外科手术治疗的并发症较多样,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出现需早期外科干预;外科干预效果良好。
来源:龚丁旭,张本青,林野,等.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的外科治疗.中国循环杂志,2020,35: 777-780.
术后中位随访18 个月,所有患者室间隔缺损无残余分流,无瓣膜功能不良,植入起搏器的患者起搏器功能良好。
预防心梗的15个细节
心梗一来如山倒,防微杜渐很重要。在平日里,预防心梗要注意以下触发因素:1.缺觉:增2倍心梗风险;2.偏头痛:与心脏病关系密切;3.寒冷:应注意保暖防病;4.空气污染和汽车尾气:心梗发作风险增加;5.饱餐:心脏负担增加;6.大喜大悲:促发心梗;7.剧烈运动或突然大量运动:心梗的重要诱因;8.生气加劳累在1小时内增3倍心梗风险;肥胖是一种慢性病!美国学者提议建立肥胖ICD编码
美国学者在《肥胖》杂志发表文章,建议亟待建立一个更科学准确、医学上可行的新的肥胖疾病分类系统。研究者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系统基于美国临床内分泌学家协会(AACE)提出的肥胖型慢性病(Adiposity-BasedChronicDisease,ABCD)的诊断,这个诊断术语反映了肥胖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和临床影响。Lancet子刊研究称,我国半数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死亡“与吃有关”
中国疾病负担报指出,包括高盐饮食、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等在内的饮食风险因素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梁晓峰、丁刚等分析了1982~2012年过去30年间国人饮食习惯,发现中国半数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死亡与吃有关。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3:35:06
0000十种减少血栓形成的食物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没有什么方法不吃药就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下面11种食物或草药或对此有一定效果,不过进食前,如果还在服用其他药物,就需咨询医生以防相互作用造成不良后果。1.姜黄和生姜姜黄含有的姜黄素,不仅有一定抗凝效应,还具有抗炎作用。生姜中含有天然水杨酸盐,也具有些许抗栓作用。2.辣椒辣椒中含有水盐酸,也具有一定抗栓作用。3.杏仁、葵花籽油、葵花籽最好不喝酒,终生保持体重、减少久坐和健康饮食!美国癌症协会发布预防指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吸烟、超重、饮酒、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水果蔬菜和膳食钙摄入量低、活动过少、紫外线辐射暴露、特定感染等因素都可以通过人为因素干预,进而预防癌症。近日,美国癌症协会更新了有关饮食和身体活动的癌症预防指南。指南提出了适用于所有的人的四大防癌建议:1终生保持正常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