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一种慢性病(美国学者提议建立肥胖ICD编码)
目前,肥胖的诊断仅基于BMI,而BMI没有显示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ICD代码中写着“因热量摄入过多而肥胖”。
该ICD编码系统包括四个领域:A码反映病理生理学,B码表示BMI分级,C码表示可通过减肥治疗的特定生物力学和心血管并发症,D码表示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补充代码确定了使护理复杂化和与个性化治疗计划相关的加重因素。
美国学者在《肥胖》杂志发表文章,建议亟待建立一个更科学准确、医学上可行的新的肥胖疾病分类系统。
研究者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系统基于美国临床内分泌学家协会(AACE)提出的肥胖型慢性病(Adiposity-Based Chronic Disease,ABCD)的诊断,这个诊断术语反映了肥胖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和临床影响。
研究者认为,现在是肥胖进入精确医学时代的时候了,新建立的四域ICD编码能让肥胖型疾病的个性化诊断更加精确。
研究者指出,这在医学上没有意义,也不能反映肥胖的发病机制,并且没有把肥胖视为一种慢性病。肥胖不能简单认为是患者吃得太多,不够活跃。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来源:W. Timothy Garvey, et al. Proposal for a Scientifically Correct and Medically Actionable Disease Classification System (ICD) for Obesity. Obesity, First published: 24 February 2020
0000
相关推荐
白求恩:留洋过海的“赤脚医生”
2018国际冠心病大会举办了医学人文类座谈,从中西方视角共同探讨伟大医务工作者诺尔曼·白求恩的济世情怀。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主席RichardPrager教授以西方视角描述了这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胸外科医师在诊治肺结核中所作出的贡献。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27:50
0000心脏超声正常的儿童室早仅需密切观察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可见到一些孩子因为室性早搏就诊,一些医生把这些孩子还当成心肌炎来治?到底合不合理?新近一项美国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大多数有室性早搏的患儿没有症状,但有小部分患儿在多次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出现了左室功能下降。作者认为,即使心脏超声正常,也应定期心脏超声检查,以防不测。怀疑心梗,应牢记5件事:立即停下休息,呼叫救护车,不可麻痹大意!
每年的11月20日是“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1120”有两个含义:一是“有胸痛,要拨打120”;二是“心梗救治,争取黄金120分钟”。因为,急性心梗抢救黄金时间为120分钟,及从发病到开通梗死血管如在120分钟内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怀疑发生心梗时要务必记住5件事:1.不可麻痹大意,认为“忍一忍”就可以挨过去;2.保持镇静勿慌乱,不要随便服用“止痛”药物;全球近10%青少年为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发展糖尿病的关键风险因素。近期,我国学者发表的一项纳入48项研究的Meta分析根据1996至2021公布的数据,青少年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全球青少年糖尿病前期的总患病率高达8.84%。使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不同糖尿病前期表型的患病率:空腹血糖受损为6.93%,糖耐量受损为2.59%,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为9.88%。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4:00:5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