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健康饮食伤心脏(还伤心理,BMJ文章)
同时,文章也指出,导致心理疾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往往独立于营养和饮食而存在且持续存在。因此,对食物和心理健康之间潜在联系绝不能用来支持对个人饮食选择和心理健康的污名化。
大脑、肠道微生物群和情绪
近年来,营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事实上,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观察到,坚持健康饮食模式,多吃水果、蔬菜、坚果和豆类食品,适度摄入家禽、鸡蛋和乳制品,少吃红肉,与抑郁风险降低相关。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此外,对高血糖指数食物的炎症反应增加了高血糖指数饮食通过心理健康和免疫激活之间更广泛的联系与抑郁症状相关的可能性。
特定的营养成分(例如多酚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健康饮食模式(如地中海饮食)也可能具有抗炎作用,或许是某些食物可以缓解或预防与炎症状态加剧相关的抑郁症状。
文章也强调,不能过于关注细节而忽视更大的问题。虽然发现单一营养素的抗炎特性或揭示肠道和大脑之间相互作用的微妙之处可能会为食物如何影响情绪提供新的线索,但重要的是不要忽视饮食带来的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的其他问题。例如,不良饮食导致肥胖和糖尿病,这已经被证明与较差的精神健康有关。
对于食物影响我们精神健康的方式,最近的一个解释是饮食模式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
健康的饮食模式,如地中海式饮食,比“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如西方饮食)有利于更好的心理健康。
肠道微生物群通过神经、炎症和激素信号通路以双向方式与大脑相互作用。研究已经证实了大脑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改变会影响心理健康以及神经活性微生物代谢物的改变在抑郁症状中的作用。
然而,饮食炎症在精神健康中的因果关系还没有被证实。尽管如此,抗炎药(如细胞因子抑制剂和非甾体抗炎药)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这些药物可以显著减轻抑郁症状。
近期,BMJ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健康饮食不仅有利于心脏健康,而且有助于心理健康。
高升糖指数的饮食是糖尿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而糖尿病通常是抑郁症的一种共病。在这两种情况下,均存在胰岛素抵抗、脑容量和神经认知表现的异常,揭示这两种疾病具有重叠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饮食、免疫激活和抑郁
事实上,高热量和高饱和脂肪饮食的炎症效应被认为是西方饮食可能对大脑健康产生有害影响的一种机制,包括认知能力下降、海马体功能障碍和血脑屏障损伤。
由于包括情绪障碍在内的各种心理健康状况都与炎症加剧有关,这一机制也提供了一种途径,通过这种途径,不健康饮食可能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来源:Joseph Firth, et al. Food and mood: how do diet and nutrition affect mental wellbeing?. BMJ 2020, 369: m2382.
大量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糖类影响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在“饮食炎症”方面的得分明显较高。
研究发现,持续坚持地中海饮食模式可以减少人体内的炎症标志物。另一方面,富含饱和脂肪的高热量食物似乎能刺激免疫激活。
研究显示,食物升糖指数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吃高糖负荷的饮食会增加健康人群的抑郁风险,并影响自主性反调节激素(如皮质醇、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导致焦虑、易怒和饥饿。
还需要进一步的干预研究以确定饮食诱导的免疫调节的改善是否能减轻受炎症进而改善抑郁症状。
食用精制碳水化合物会增加患肥胖症和糖尿病的风险。除了身体健康风险外,高血糖指数和含有大量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糖类的饮食导致的高血糖负荷也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除了遗传因素和接触抗生素外,饮食也是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功能的一个潜在的可改变的决定因素。
总之,制定公共卫生倡议,有效地控制生理和心理共病的既定风险因素,是改善人口健康的优先事项。
某些食物或饮食模式对血糖、免疫激活和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可能在食物和情绪之间的关系中发挥作用。
观察研究也发现,反复低血糖(低血糖)与情绪障碍有关。
肠道微生物群在调节人类大脑情绪的过程中的作用已有研究证实。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特定微生物或其代谢物与人类复杂情绪之间的因果关系。此外,饮食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群变化是否会影响抑郁症状或临床抑郁障碍,以及这种改变可能发生的时间,仍有待证实。
加拿大研究:健康成人每日补充超400 IU维生素D反而有害?
钙和维生素D补充剂一直被推荐用于骨质疏松的防治。我国2017年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中建议,针对非骨质疏松人群,成人推荐维生素D的摄入量为每日400IU,65岁及以上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推荐摄入量为600IU。近期,有研究发现,健康成年人补充400IU以上的维生素D不利于骨骼健康。LDL-C或炎症水平较低时,Lp(a)危害也变小?两项中国研究
脂蛋白(a)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及临床管理的专家科学建议指出,脂蛋白(a)[Lp(a)]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即使LDL-C已明显降低,如果Lp(a)较高,心血管病的风险也还较高。然而,4月15日,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表的一项研究(浙大研究)发现,在因急性冠脉综合征置入冠脉支架的患者中,Lp(a)升高与心血管事件复发的关系可能受LDL-C影响。杨进刚阜外2023-09-25 13:11:150000新英格兰医学杂志POINT研究:验证中国CHANCE研究结果,双抗治疗增新证据
5月16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线发表的POINT研究结果提示,对于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或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可降低90天缺血性事件(包括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血管原性死亡)风险,但大出血风险增加。JAMA子刊文章称:“岁数大了,血压就会高”的观点或许不正确,不健康生活方式使然
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而血压升高,正常吗?JAMA心脏病学子刊上一项研究却认为,这不正常。这项研究中,研究对象来自委内瑞拉雨林深处的两个部落:叶瓦(Yekwana)和燕玛(Yanomami)。虽然相邻,但叶瓦族开始西化,而燕玛族依然古旧如原始社会。研究者通过对比这两个部落的人群发现:血压增加,或是生活方式西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