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急性心梗介入比例提升(再住院率怎样,安贞医院赵冬等6,4万心梗患者研究)
北京安贞医院赵冬等发表研究显示,对于急性心梗患者,北京介入治疗率从2007年的33.3%上升到2012年的50.9%,6年间增加了52.9%,但出院患者1月内因冠心病再住院的年龄标化率6年间从7.0%上升到8.5%,增加了21.3%。
进一步分析显示,介入治疗使30 天因冠心病再住院风险降低7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研究发现,女性急性心梗出院病例30天再住院率(8.4%)高于男性(7.4%)。非ST段抬高型心梗出院患者的30天再住院率为9.1%,高于ST段抬高型心梗出院病例的6.9%。
研究基于“北京市心血管病监测系统”中纳入的北京市出院病例信息系统的所有急性心梗数据,64 355例纳入分析。30 天再住院定义为急性心梗病例出院后30 天内因冠心病再住院。
急性心梗出院合并心衰患者的比例为43.0%、合并糖尿病的比例为31.3%。
来源:孙佳艺, 高屾, 赵冬, 等. 北京市居民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出院后30天再住院率及变化趋势.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 41(6): 866-871.
作者认为,虽然6年间介入治疗率有所升高,这些病例出院后30天再住院率仍呈增加趋势,可能与指南推荐的心血管病有效二级预防措施使用比例较低有关。
住院期间进行了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患者30天因冠心病再住院率显著较低,6年间30天再住院率从3.2%上升到3.9%,增幅低于未进行介入治疗者。
急性心梗住院患者30天因冠心病再住院率在各年龄组均呈增加趋势,其中55~74岁年龄组的增加趋势显著。≥85岁年龄组病例的30 天再住院率最高(10.1%)。
作者呼吁应加强急性心梗出院病例的二级预防,特别是在女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例和合并多种疾病患者。
0000
相关推荐
Circulation:全球3/4高血压患者聚集中低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高血压防控遥遥领先
近日,Circulation上发表的一项对90个国家近100万人的分析研究显示,中低收入国家高血压蔓延态势严重,历史上首次超过高收入国家。研究显示,在2010年,全球30%的人有高血压,而75%在中低收入国家。并且在2000-2010年,高收入国家高血压患病率降低了2.6%;而中低收入国家却增加了7.7%。长期接触臭氧,增加心血管病死亡风险!Lancet子刊周脉耕等研究
随着光照时间增多,天气变热,臭氧8小时浓度将逐渐替代PM2.5,成为首要污染物。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周脉耕等发表在Lancet子刊上的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接触臭氧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尤其是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臭氧对65岁及以上人群的影响比65岁以下人群更为显著。吉大学者称:吸烟可催生“啤酒肚”
吸烟有诸般危害,吉林大学金丽娜等发表在《科学报告》的研究还发现,吸烟还会增加腹部脂肪,腰变粗。研究者发现,尽管烟民比不吸烟者体重指数更小,腰也更细,但在体重指数相同的情况下,烟民的腰更粗。而且随着腰的变粗,腰围与吸烟关系更强,尤其是女性。研究者指出,这可能意味着一个人腰围越大,吸烟对他/她的影响越强烈,而腰围较大的女性尤为需要戒烟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抗血小板降阶治疗安全吗?阜外医院杨跃进等Meta分析
对于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通常推荐进行双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P2Y12抑制剂)治疗。新型P2Y12抑制剂替格瑞洛和普拉格雷与传统的P2Y12抑制剂氯吡格雷相比能够有效降低缺血事件,但出血风险增加。山东学者研究称,通过控制体重预防高血压,20~30岁最关键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TaoZhang等开展的一项队列研究提示,20~30岁期间是通过控制体重预防高血压的关键时期。另外,年轻时体重增长越明显,未来出现高血压的风险越高。分析显示,平均随访5.5年期间,与20~40岁期间体重指数(BMI,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