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脑出血史的房颤(也应优选新型抗凝药,JAMA子刊研究)
脑出血是口服抗凝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患者在抗凝治疗过程中出现脑出血,其死亡风险明显增加。在存活的患者中,缺血性中风的发生风险也明显增加。 既往的观察性队列研究显示,在有脑出血史的房颤患者中,华法林可显著降低缺血性中风的风险。 欧洲房颤指南建议,在脑出血后,如果出血的原因或相关危险因素已得到治疗或制,房颤患者可以在4~8周后重新启动口服抗凝药物治疗。 但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这方面尚缺乏坚实的研究证据,因为相关的随机临床试验往往排除了有脑出血史的患者。 6月1日,一项发表在JAMA网络开放子刊上的中国台湾研究表明,在有脑出血史的房颤患者中,与华法林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可显著降低脑出血和大出血风险,而且对缺血性中风的预防作用也没有打折扣。 因此,研究者认为,这类高危房颤患者应优先选择新型口服抗凝药来预防中风。 在该研究中,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在有脑出血史、男士和女士CHA2DS2-VASc评分分别至少为1分和2分的房颤患者中,与服用华法林的患者相比,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患者全因死亡、脑出血、大出血风险分别降低48.3%、44.4%、35.5%,其他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降低40.4%,缺血性中风风险相似。 两组患者经倾向评分匹配后,得出的分析结果仍与上述结果一致: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患者中全因死亡、脑出血和大出血风险分别降低46.1%、38.6%、24.8%。 大出血事件包括脑出血以及需要住院的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呼吸道出血。 该研究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从全台湾地区纳入4540例有脑出血史、男士和女士CHA2DS2-VASc评分分别至少为1分和2分的房颤患者,其平均年龄为76岁,其中1047例服用华法林,其余患者接受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 对于房颤患者的抗凝,最好去抗凝门诊接受规范的药物治疗。抗凝门诊是通过药师和医师的合作,对接受抗凝治疗患者进行系统、规范、全面的指导与治疗,以规范使用抗凝药物,提高抗凝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依从性的多学科合作形式。 来源:[1]Association of Ischemic Stroke, Major Bleeding, and Other Adverse Events With Warfarin Use vs Non–vitamin K Antagonist Oral Anticoagulant Use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With a History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JAMA Netw Open, 2020, 3(6): e206424.[2]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药学分会. 抗凝(栓)门诊标准操作规程专家共识.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944-95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用等渗对比剂,造影剂肾病可减少37%!阜外医院袁晋青等近万例冠脉介入患者分析
阜外医院袁晋青团队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与低渗对比剂相比,等渗对比剂组可降低冠脉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但对患者的长期预后没有明显影响。目前临床常用的等渗对比剂为碘克沙醇,渗透压为290mOsm/kg。低渗对比剂有多种类型,包括碘海醇、碘帕醇、碘氟醇、碘普胺,渗透压为600~800mOsm/kg。ARB应成为首选,ACEI安全性堪忧!Circulation观点文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目前均为一线降压药物。ARB常作为不能耐受ACEI时的选择。但ACEI不良反应较多,包括血管性水肿和干咳等,为什么还要首选呢?Circulation上一篇文章认为,许多医生觉得ACEI有心脏保护作用,首选给高血压患者处方ACEI,这其实是ACEI沾了先入为主的光。FDA: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和阿格列汀或可增加心衰风险
新型降糖药物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一直很火,但近期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出警示指出,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和阿格列汀可能增加心力衰竭发生风险,尤其对于已经罹患心脏病或肾病的患者。FDA表示,正在服用两种降糖药的患者未经医生允许不可随意停药,如果在服药过程中出现呼吸急促、平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疲倦等心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北大研究称,女孩小时候挨饿长大后易高血脂,或与重男轻女有关,也可能是男孩都饿死了
北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马军教授等研究发现,小时候经历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挨过饿的女性更容易患血脂异常。为何女性易患血脂异常呢?研究者指出是重男轻女测落后观念所致。男孩儿在饥荒年代吃的要比女孩儿好。研究入选了2752名45岁以上的人,他们的幼儿时期遭遇饥荒年代,挨过饿。糖友该多吃豆制品!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
既往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豆制品干预可显著改善血脂水平。近期一项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新分析发现,在中国糖尿病患者中,豆制品吃得多的人,心血管死亡尤其是因冠心病和急性心梗死亡的风险显著降低。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指出,大豆蛋白有助于降低血压,豆制品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