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遗传性心脏病心脏性猝死最常见(JACC研究)
近日发表在JACC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心脏性猝死患者心肺复苏后明确的遗传性心脏病,最常见的是长QT综合征;40岁以上人群,最常见的则是肥厚型心肌病。
这项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新西兰国家心脏遗传病注册中心2002~2018年收集的资料。
在24岁以下人群中,长QT综合征和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最为多见,占比77%;24岁以上人群中,心肌病和Brugada综合征多见,占比64%;40岁人群,则是肥厚型心肌病最多见,占33%。
来源:Cynthia Rucinski, et al. A Population-Based Registry of Patients With Inherited Cardiac Conditions and Resuscitated Cardiac Arrest. J Am Coll Cardiol, 2020, 75(2): 2698-2707.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研究者还在98例患者中进行了基因检测,其中48例患者确诊遗传性心脏病,诊断年龄大致随年龄增长而占比降低:
其中,长QT综合征最为多见,其次是肥厚型心肌病和Brugada综合征,分别占42%、24%和14%。
725例遗传性心脏病先证者中,出现心脏性猝死后心肺复苏最常见的是,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其次是Brugada综合征和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占比分别为53%、33%和25%。
1~14岁,遗传性心脏病占78%;15~24岁占53%;25~39岁占54%;大于40岁,占26%。
此外,研究还发现,有40%的事件发生于日常活动中,30%发生于运动中,12%有并发症,9%发生于睡眠中,8%由药物诱发,2%由情感诱发。
在这项研究中,225例因心脏性猝死心脏复苏病例中, 51%有遗传性心脏病。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Meta分析:4种1/4剂量降压药联用,疗效可为标准剂量降压药2倍
服用各种各样的降压药,多多少少有一些副作用,例如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肌肉痉挛,等等。近期一项发表在《Hypertension》杂志上的研究提示,如果将两种降压药物各以1/4标准剂量联合应用,其降压效果与服用标准剂量的一种降压药一样,而不良反应却与安慰剂一样,比标准剂量的一种降压药少得多。工作时多活动无害,但高学历者除外!中国14万余名城市职工研究
休闲时间的身体活动可促进健康、延长寿命,但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职业性的身体活动可能对身体有害,有学者称之为“身体活动悖论”。5月16日,一项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14万余名城市职工的新分析提示,总体上,职业性的身体活动与死亡风险无关,但对于教育程度较高以及平素规律进行休闲时间身体活动的职工来说,职业性的身体活动较多时,死亡风险会增加。疫情期间无需调整降压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连发三项研究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连发3篇文章报道了降压药ACEI和ARB对于新冠肺炎病情的影响。三项研究均表明,服用降压药,尤其是ACEI和ARB,不增加新冠病毒易感性,也不会加重新冠肺炎病情和死亡风险。因此对于服用这些降压药病人,无需在情期间调整降压药物。哈佛大学分析发现,使用ACEI(2.1%vs.6.1%)或ARB(6.8%vs.5.7%)均不增加院内死亡风险。颈动脉内膜增厚,要考虑查幽门螺杆菌!Meta分析
数据显示,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年人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更是高达80%。一些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1月21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有关,从而间接促进主要不良血管事件的发生。心功能差的CTO病变,介入后长期预后仍较差!乔树宾团队研究
阜外医院乔树宾团队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对于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LVEF≤50%)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远期不良事件风险仍较高,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可降低相关风险。作者指出,对于CTO,介入治疗能够减低心肌缺血负荷,但目前尚不明确其能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心肌梗死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