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周围绿地成荫(脑梗风险降16,西班牙研究)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报告,2019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中20%是由室外PM2.5暴露所致,92万人因此死亡。
来源:
而西班牙一项研究发现,污染越严重,脑梗风险越高。但居住地周围有大片绿地,则可降低脑梗风险。
[1]Avellaneda-Gómez C, et al. Air pollution and surrounding greenness in relation to ischemic stroke: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Environ Int. 2022, Epub 2022 Feb 15.
对于烟尘颗粒,大气中每增加1 µg/m3,脑梗风险就会增加5%。
相比之下,在离家300米半径范围内,拥有充足的绿地可以直接降低16%的脑梗风险。
中国空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专家共识指出,应避免在交通繁忙地段进行体育锻炼,如果进行体育锻炼,应在公园或大面积绿地内进行。
研究分析了350多万名18岁以上成年人暴露于与车辆交通有关的三种大气污染物(PM2.5、NO2和烟尘颗粒物)的情况。研究人员还对他们家周围300米范围内的绿地数量和密度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污染越严重,脑梗风险越高,无论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年龄或吸烟习惯如何。
大气中NO2水平升高与缺血性中风风险之间存在直接关系。NO2水平增加5 µg/m3,脑梗风险就会增加4%。同样,PM2.5水平增加5 µg/m3,脑梗风险就会增加4%。
0000
相关推荐
JACC发表研究:牛了!用鼻腔喷雾剂3分钟内就可搞定室上速
有一种病,突发突止来去如风,严重时也有晕厥甚至猝死风险,这就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什么办法能让其迅速停止?近日,JACC报道的一项2期临床试验带来了好消息:Etripamil鼻腔喷雾剂在不到3分钟就可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变为正常的窦性心律,不过不同剂量逆转率有所差异。杨进刚阜外2023-08-19 05:54:50
0001<12岁儿童,每天该吃5顿饭!?欧洲儿童肥胖预防立场文件
5月1日,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学会(ESPGHAN)发表立场文件,指出了饮食因素、进食习惯、生活方式在儿童肥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儿童期肥胖的预防作出了推荐。该文件强调,父母的饮食行为是儿童期肥胖的关键决定因素之一。青少年儿童肥胖的形成比较复杂,因此需要采用一种整合多个成分的方法来预防。2岁以内1、母乳喂养可预防儿童期超重和肥胖,配方奶喂养则会改变婴儿的身体组分。美国心脏协会发表科学声明:健康文盲发病风险高,建议医生少用”行话“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科学声明,指出健康知识文盲,也就是健康素养低,已成为老百姓有效预防心血管病的主要障碍。这项声明通过回顾十余年相关研究,总结出其中所面临的问题:1.一半以上的健康知识文盲不知道血压160/100mmHg是异常的,也使得控制高血压的可能性降低了1.8~2.7倍。2.健康知识文盲更可能吸烟,而且即使戒烟也有3倍可能复吸。JACC文章称,抗凝是“心脏肿瘤学”的基础部分,血栓高危癌症患者应抗凝
近期,JACC发表文章称,抗凝策略是“心脏肿瘤学”的基础组成部分。文章指出,活动性癌症患者血栓风险高,这类患者只要出血风险不高,应积极使用抗凝药物治疗。以下文章总结的癌症患者抗凝治疗的十大要点:1、活动性癌症患者发生动静脉血栓形成和出血风险均增加,这是因为癌症可致血流减慢或停滞、内皮功能受损以及血液的高凝状态。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49:42
0002Circulation刊登冠脉介入后房颤抗栓白皮书:首选双联抗栓,新型抗凝药物优先
近期,Circulation刊登了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白皮书。在评估口服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治疗持续时间的关键临床试验结果后。专家组做出了重要更新,建议大多数患者应考虑在出院时采用双联抗栓方案(口服抗凝药加P2Y12抑制剂)。以下为该专家共识的十大建议:1、对于需要使用口服抗凝药物且接受支架治疗的房颤患者,大多数患者应在出院后采用双重治疗方案,即抗凝药物加P2Y12抑制剂。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32:07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