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文章称(抗凝是,心脏肿瘤学,的基础部分,血栓高危癌症患者应抗凝)
4、根据癌症患者的病史,其抗凝药物的使用也有区别,低分子肝素主要用于合并VTE的癌症患者,而华法林则用于合并房颤的癌症患者,以防脑卒中的发生。癌症合并房颤的患者应该根据CHA2DS2-VASc等这样的风险评估标准制定给药的方案。
6、肿瘤患者应用直接抗凝药物亦需考虑这些药物与抗肿瘤药物之间可能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例如糖蛋白P与所有的口服抗凝药物都有相互作用,而CYP3A4大多与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有相互作用。
8、虽然也有临床研究表明某些脑转移瘤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不增加出血风险,但尚不能认为所有脑转移瘤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都没有出血风险;与华法林相比,直接口服抗凝药物使颅内出血的风险更低。此外,口服抗凝药物的逆转剂易于获取也使得患者有更多的获益。
以下文章总结的癌症患者抗凝治疗的十大要点:
文献来源:AnticoagulationStrategies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JACC Review Topic of theWeek. J Am Coll Cardiol 2019;73:1336-1349.
7、肾功能受损和血小板减少在活动性癌症患者中较为常见,这也可能影响直接抗凝药物的安全性,对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更倾向于使用较少经肾脏清除的直接抗凝药物;当血小板<50 000-70 000/μl,不宜使用用抗凝药物。
3、有些癌症药物治疗可能增加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如房颤),包括蒽环类药物、烷化剂、抗代谢类药物、白介素类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免疫节点抑制剂等。
9、活动性癌症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血栓性事件的风险非常高,需要积极给予预防性抗栓,只要出血的风险不高就应该积极应用抗凝药物。
2、有些癌症患者发生血栓性事件的风险非常高,尤其是静脉血栓形成(VTE)发生率很高,如胰腺癌、胃癌、转移癌、肺癌、妇科肿瘤、脑肿瘤、血液系统以及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前列腺癌除外)等。
5、近期完成的几项肿瘤相关VTE的临床试验表明,依度沙班和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dalteparin)一样有效。RE-COVER、EINSTEIN PE/DVT、AMPLIFY等研究亚组分析也显示,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以及依度沙班与华法林的疗效相当。其出血风险则因其参与研究的人群有差异因而各有不同。目前还有几项正在进行的关于直接口服抗凝药物与低分子肝素比较治疗肿瘤相关VTE的临床研究。
文章指出,活动性癌症患者血栓风险高,这类患者只要出血风险不高,应积极使用抗凝药物治疗。
10、大多数癌症患者发生血栓性事件后需要抗凝治疗,如果是活动性癌症则需要长期抗血凝治疗;除非肿瘤被切除或是经治疗后癌症缓解了。至于是否需要延长使用抗凝药物的时限,则应全面评估患者的获益与风险后再行决定。
近期,JACC发表文章称,抗凝策略是“心脏肿瘤学”的基础组成部分。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1、活动性癌症患者发生动静脉血栓形成和出血风险均增加,这是因为癌症可致血流减慢或停滞、内皮功能受损以及血液的高凝状态。
我国年轻急性心梗患者占8.5%!中国心梗注册研究新分析
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沉重。中国急性心梗的死亡率逐年上升,且心梗发病的年轻化趋势明显。阜外医院杨跃进、许海燕等基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的24125例患者分析数据显示年轻(≤45岁)急性心梗患者占8.5%。研究发现,年轻患者多男性,占94.3%,并且多有高脂血症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Lancet文章称,中国10年470万医学生毕业,但医生总数只增加了75万
Lancet杂志一项研究分析了中国2005年至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卫生年鉴,发现在10年中,中国大学培养了470万名医学专业毕业生,而医生总数只增加了75万,增幅为16%。研究发现,在10年中,中国毕业的五年制学生是431万名,7年制硕士是41万人,合计473万。但在这一期间,中国注册的医生仅增加了75.2万人,增幅15.9%。【TCT2018】MAIN-CompPARE研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和搭桥10年效果相当
根据TCT2018发布的MAIN-CompPARE研究数据,接受PCI治疗的左主干病变患者与接受CABG治疗的患者相比,在10年内具有相似的死亡率和临床预后,但PCI的靶血管再血管化率更高。研究人员分析了2000-2006年期间的2240例无保护左主干冠心病患者数据,接受CABG的1138例患者,接受PCI的1102例患者。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预防心血管病,中国人应该这么吃饭
近期,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在本刊发布。针对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该指南进一步介绍了生活方式干预的基本措施。【点击下载原文】关于膳食营养,指南建议,食物多样和能量平衡是基本原则。指南指出,如果膳食结构不合理,会通过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血压升高、血脂异常、体重增加、血糖升高等)的作用,影响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指南建议: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10:0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