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运动多一点(死亡风险低一些,JAMA子刊40万人研究)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 min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 min的高强度运动,或运动量相当的中高强度运动。 11月23日,JAMA内科学子刊在线发表的一项基于美国40万成年人的分析表明,在中高强度运动总量相同的情况下,高强度运动占比越高,全因死亡风险越低。 研究者指出,尽管通过进行指南推荐量的中等强度运动已经能获得较大的健康获益,该研究提示,多进行高强度运动能进一步改善生存。 作者强调,临床医生公众卫生干预策略应推荐每周至少进行150 min的中高强度运动,同时要告知高强度运动可带来额外获益。 分析显示,中位随访10.1年,每周至少进行150 min中等强度运动带来的生存获益与每周至少进行75 min高强度运动相似,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17%和20%,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5%和21%。 在上述相同条件下,与中等强度运动相比,高强度运动对癌症死亡风险的降低更明显,降幅分别为6%和11%。 在中高强度运动总运动量各异的成年人中,高强度运动占总运动量的比例较高时,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但心血管病死亡和癌症死亡风险无明显变化。 例如,与高强度运动为0的人相比,高强度运动占总运动量的比例为50%~75%时,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7%,这一获益不受中高强度总运动量的影响。 在基线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危险因素、慢性病合并情况不同的人群中,高强度运动占总运动量的比例越高,全因死亡风险越低。 该研究由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研究人员联合智利、西班牙、巴西学者开展,从美国国民健康访问调查中纳入 403681名成年人,其中51.7%为女士,平均年龄42.8岁。中位随访10.1年期间,36 861人死亡。 来源:[1]Associ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Intensity With Mortality: A National Cohort Study of 403681 US Adults.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3, 2020.[2]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209-230.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0.03.00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吉林大学研究称北方人胖出有因:吃肉、喝酒、结婚和睡眠少
之前有中国肥胖地图显示,北方人多肥胖。近期吉林大学公卫学院WangR等对2万多人进行的研究就显示,在东北3个人中就有1个超重,7个人中就有1个肥胖。而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结婚、每晚睡不足7个小时或都是催胖剂。其中,经常吃肉要比吃素者增加47%的发胖风险,经常喝酒要比基本滴酒不沾者增加11%的发胖风险。TIA或轻度卒中患者早期双抗较优!Stroke杂志Meta分析
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轻微缺血性卒中的患者面临复发性血栓事件的高风险,尤其是在事件发生后3个月内。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后血栓形成的关键。巴西研究:缺乏维生素D的绝经女性或易患代谢综合征
巴西圣保罗大学的学者研究发现,体内维生素D水平低的绝经女性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显著高于不缺乏维生素D的女性。维生素D缺乏症被定义为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20ng/ml,而20~29ng/ml为不足,≥30ng/ml被认为是充足。韩雅玲等研究称:有一部分人接受1年双抗治疗获益更大
对于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心脏病患者来说,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疗程目前仍无定论。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等对I-LOVE-IT2研究进行分析后认为,如果患者DES术后残余SYNTAX评分较高(>0分),最好是接受12个月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