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断食有利于心脏健康(美国医学杂志综述文章)
氧化应激假说认为,禁食可以让线粒体在供能的同时减少自由基的生成,降低了身体的氧化应激。
对患有糖尿病前期的男性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每日禁食18小时,经过5周后,收缩压平均降低11±4 mmHg,舒张压平均降低10±4 mmHg。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晚上吃的多,还会降低睡眠质量,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美国医学杂志刊发的一篇综述文章指出,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间歇性断食可以减轻体重,控制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进而改善心血管健康。
在一项对60名超重和肥胖成年人的研究中,每隔一天进行75%热量限制的禁食12周后LDL-C降低了10%,甘油三酯降低了17%。
第三种机制是生酮状态。间歇性断食会导致生酮状态,在禁食6~8小时后,可以检测到酮水平的增加,表示从脂肪储存到脂肪利用的转变,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C)。有利于脂肪代谢增加,从而改善体重和血脂。
间歇性断食不限制热量摄入,同样对心血管危险因素(即血压、空腹血糖和血脂)有积极的影响。
文章指出,间歇性断食不同于热量限制,间歇性断食按照规定的禁食时间与昼夜节律同步进行,而热量限制则侧重于限制总热量,这种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生物学结果。
具体而言,葡萄糖和脂肪酸是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进餐后,葡萄糖被用于供能,脂肪以甘油三酯的形式被储存在脂肪组织内。而在断食期间,甘油三酯被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被用于供能。肝脏将脂肪酸转化成酮体,酮体是断食期间许多组织(尤其是脑部)主要的能量来源。
但作者也表示,目前还需要长期的、大规模的人群研究对间歇性断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加以验证。
从依从性来讲,人们坚持间歇性断食更容易一些,而热量限制的长期依从性较差。
一项研究比较了每月因宗教禁食一天与不禁食者的冠脉狭窄超过70%的发病率,发现禁食者冠心病减少了35%。
昼夜节律调节假说关注于进食时间与器官的昼夜节律同步。有研究发现,昼夜节律失调3天后,就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值夜班者心脏代谢疾病的发生率更高。如果晚餐吃的晚,血糖水平明显较白天饮食后高。
来源:Dong TA, et al. Intermittent Fasting: A Heart Healthy Dietary Pattern? Am J Med. 2020, S0002-9343(20)30335-1.
间歇性断食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饮食模式。间歇性断食通常分为两类:一是每日限时进食,即每日18小时禁食(每天进食时间缩窄至6至8小时之间),二是所谓的“5∶2间歇性断食”,即每周有两天仅吃一顿中等量的餐食。
文章强调,间歇性断食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机制主要有三种学说:氧化应激、昼夜节律调节和生酮状态假说。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间断性断食者交感神经激活降低,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较高的迷走神经活动与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降低有关。炎性活动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有关。因此,间歇性断食可降低血压,从而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
美国研究称,老人若有≥4个症状,则死亡风险增;包括疼痛、睡眠不好、疲劳、呼吸困难等
老年人存在多种不适症状很常见。《美国老年医学会杂志》的一项分析发现,老年人最常见的不适症状是疼痛、疲劳、呼吸困难、睡眠不好、抑郁、焦虑,若有≥4个症状者,则死亡风险增加56%。此外,研究人员还评估了参与者的身体表现和其他因素:握力、步速、下肢功能、前12个月内跌倒、去年住院、日常活动需要帮助,还询问了参与者的锻炼习惯以及认知功能,并询问参与者是否患有慢性病。丹麦21万人6年随访新证据:质子泵抑制剂增加缺血性卒中和心肌梗死风险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揭示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心血管风险。10月12日,《内科学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来自丹麦的研究表明,PPI与缺血性卒中和心肌梗死风险增加有关,长期大量应用PPI者这两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尤其高。这项研究纳入近21.5万例既往无卒中或心肌梗死病史、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受试者,中位随访5.8年。有心衰的人,要多吃抗炎食物!美国研究
近日,美国一项研究提示,对于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多吃抗炎食物可降低一倍的住院或死亡风险。炎症评分较高,也就是促炎食物包括红肉、加工肉类、细粮、高脂乳制品、动物内脏、含糖饮料;而橄榄油、粗粮、水果、蔬菜、茶、咖啡等炎症评分较低,属于抗炎食物。这项研究共分析了213例心衰患者的饮食情况,研究者指出,如果心衰患者少吃促炎食物,可能更有益。预测心血管事件:左室肥厚优于冠状动脉钙化评分
根据发表在《Radiology》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左心室质量升高,即左心室肥大,比冠状动脉钙化评分更能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研究使用了核磁共振(MRI),这是量化左心室质量的金标准。多民族动脉粥样硬化研究(MESA)中,2000年至2002年间,4988名受试者接受了基线心脏MRI检查,均接受了长达15年的随访。所有参与者在基线时的平均年龄是62岁,基线无心血管疾病安贞医院学者称:手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切除术中远期效果更胜消融术一筹
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室间隔部分切除术和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哪种治疗手段中远期效果更好?近日,北京安贞医院何怡华、阮燕萍等进行的研究带来了答案:两种治疗手段均可有效降低远期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情况,但室间隔切除术术后残余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更低。中位随访386天,与术前相比,室间隔切除术组术后和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后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均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