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可预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预后(阜外医院邱洪等研究)
支架内再狭窄是目前心血管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的主要潜在性并发症,可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难题。 阜外医院邱洪、郑剑峰等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晚期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短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与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有关。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存在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晚期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再次介入治疗后12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的风险是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患者的6.3倍。 研究者表示,引起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的原因有很多。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为心功能受损的一个缩影,预示着患者预后不良并且是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原因。 与普通介入治疗患者相比,晚期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患者的病情更不稳定,心功能所受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当这类患者出现明显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时,更应注重术后的二级预防和增强风险认识。 研究者指出,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晚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再次介入治疗后,短期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新生内膜细胞外基质的修饰作用和新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加快所致。 该研究中,≥65岁和<65岁的晚期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再次介入治疗术后12 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别(6.4% vs 3.9%,P=0.546)。这说明,新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发展具有同质性。 作者指出,影响晚期支架内再狭窄发生、发展以及这类患者短期预后的具体机制以目前尚不清楚,还需要更多相关的探索研究。 该研究还显示,与<65岁的晚期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相比,≥65岁的患者中中风、房颤、既往心脏搭桥术比例较高,支架置入至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的时间较长,体重指数和冠心病家族史比例较低。 该研究共入选218 例在阜外医院初次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并于2016年因晚期之间内再狭窄而需再次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其中77例年龄≥ 65 岁,141例年龄<65 岁。 来源:郑剑峰,郭婷婷,王勇,等.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晚期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再次介入治疗的短期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349-354.
国人细粮吃得多,心脏要遭殃!全球21国分析
不合理膳食,是造成我国心血管代谢疾病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居民全谷物摄入量减少,而精制谷物(细粮)和添加糖摄入较多。2月3日,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的一项基于全球PURE研究的新分析提示,细粮吃得多的人,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梗、中风、心衰)发生风险较高。杨进刚阜外2023-09-13 13:31:24
0000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溶栓效果更优!中国脑卒中注册研究数据
根据2019年中国卒中统计数据,81.9%的卒中患者为缺血性卒中,其中50岁以下患者占15%~18%。近日发表的中国脑卒中注册研究数据显示,<50岁更有可能接受静脉注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且院内预后较好。研究分析了中国卒中中心联盟2015年8月至2019年7月在1471家医院收治的近80万例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的数据,<50岁患者占9.1%。杨进刚阜外2023-09-28 09:55:19
0000从有症状到确诊比国际晚17个月!中日医院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研究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潜在可治愈的,但是如未经治疗,3年生存率仅10%,预后极差。而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翟振国等进行的研究显示,77.7%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功能分级Ⅲ或Ⅳ级,多数确诊时疾病危险分层已属高危,从患者出现症状到确诊的中位时间为31个月。国际注册登记资料数据显示,从患者出现症状到确诊的中位时间为14.1个月。也就是说,晚了近17个月的时间。瑞典研究称,心血管病和高危患者不能停用阿司匹林,否则有危险
现行指南建议,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以及心血管病患者需要终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除非有出血或需要择期行大手术。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患者会在服用阿司匹林一段时间后停用。近期,来自瑞典的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表明,在没有大出血或计划做大手术的前提下,停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会导致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30%以上,包括心血管死亡、因心肌梗死或脑卒中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