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症状到确诊比国际晚17个月(中日医院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研究)
研究者表示,肺血管阻力高者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和肺栓塞的比例反而低,可能与确诊静脉血栓栓塞症或肺栓塞者较早接受抗栓治疗有关。
在该研究中,有2例患者曾因大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研究者表示,可能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容易出现支气管动脉代偿性扩张迂曲有关。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潜在可治愈的,但是如未经治疗,3年生存率仅10%,预后极差。
就体征而言,除了最常见的P2亢进(64.9%)外,其他还有下肢水肿(43.9%)、口唇发绀(31.8%)、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29.7%)、颈静脉怒张(23.6%)等。
翟振国等研究发现,活动后气短是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最常见的症状,P2亢进、下肢水肿是最常见的体征。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70.9%的患者既往曾诊断静脉血栓栓塞症,20.3%存在下肢静脉曲张病史,14.2%存在其他易栓因素,包括抗磷脂综合征、抗凝血酶缺乏、蛋白C与蛋白S缺乏。
研究者表示,对既往存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或易栓症的患者,及时进行相应检查,可有助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早期诊断。
国际注册登记资料数据显示,从患者出现症状到确诊的中位时间为14.1个月。也就是说,晚了近17个月的时间。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研究显示,99.3%的患者表现为活动后气促,45.9%表现为胸闷,28.3%表现为咯血,20.3%表现为晕厥。
但是如何更好地识别和诊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这种疾病,患者都有哪些临床特点?
而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翟振国等进行的研究显示,77.7%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功能分级Ⅲ或Ⅳ级,多数确诊时疾病危险分层已属高危,从患者出现症状到确诊的中位时间为31个月。
研究者指出,虽然少数患者无明确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但由于急性肺栓塞患者可以没有明确临床表现,因此也不能除外存在隐匿性或未诊断的血栓栓塞事件。
这项研究对2015年9月至2019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确诊的148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其中103例完成了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平均压为(45.1±11.0)mmHg,PVR为(992±430)dyn·s·cm-5。
研究还发现,肺血管阻力高者较肺血管阻力低者,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更重,颈静脉怒张发生率高,而静脉血栓栓塞症和肺栓塞病史的比例低。
来源:谢万木, 王静, 张帅, 等.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 中华医学杂志, 2019, 99: 3461-3465.
也可能提示高肺血管阻力者存在更严重肺动脉血管病变,而血栓栓塞因素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的成分更小,具体原因尚需要结合影像学资料进一步研究。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伤脑?无症状脑梗塞发生率高达17.86%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已成常规,但也有不少临床研究结果对其临床获益提出质疑。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刘晓堃、韩全乐等对16项研究进行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房颤导管消融相关无症状脑梗塞发生率高达17.46%。“无症状脑梗塞,会导致痴呆、记忆缺失增加和认知功能减低,并增加症状性脑梗塞的发生风险,临床医生应该重视房颤导管消融相关无症状脑梗塞的预防、诊断与治疗,”研究者强调。哈佛大学教授:要么适应,要么死!
提到心脏外科的未来,美国哈佛大学布莱姆妇女医院心外科LawrenceH.Cohn教授表示,“无人可预知未来,但了解现在就占足了优势。一句话,预测未来就要适应和改变。”Cohn指出,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的大趋势,美国也不例外。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老年人也显著增加,70岁甚至80多岁者不少见。因此,“21世纪的心胸外科医师就应该很好地适应正在发生变化的大环境”,Cohn强调。杨进刚阜外2023-07-27 11:12:35
0000利润和贪婪已控制医学界?JAMA新年许愿
新年来了。正是许愿(WishList)的时节,我们来看JAMA杂志发出的新年愿景。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是临床医生、医疗系统和公共卫生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作者问,利润和贪婪是否已主导了美国医学界?目前有个问题无比重要:对于以“利润”为主的国家,是否有可能建立公平和公正的医疗体系。以下是JAMA杂志对今年的愿望清单:1、尊重科学、科学家以及科学研究机构。杨进刚阜外2023-09-13 15:36:5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