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导管射频消融伤脑(无症状脑梗塞发生率高达17,86)
这项Meta分析共纳入2006-2014年符合要求的16篇英文文献,共包括1258例患者。研究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均来自欧美。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2. 患者应于术前1~2天(不要超过3天)做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排除心房及左心耳血栓;同时完善CHADS2评分,全面评估栓塞风险;并在房颤围手术期继续应用华法林。
【一生可能只见一次的病例】
之前有研究显示,冷盐水灌注球囊、冷冻球囊、多电极导管消融三种策略中,冷冻球囊更优。三者无症状脑梗塞发生率分别为7.4%、4.3%和37.5%。还有研究显示ACT在300 ms以上时,无血栓或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此外,鸡翅状左心耳发生栓塞事件风险低,而菜花状左心耳则风险高。
3. 术中要动作轻柔,有效抗凝。房间隔穿刺和肺静脉造影时应注意避免血栓、气栓形成,充分回抽;要充分肝素化,根据ACT决定术中肝素的应用;术中消融导管或标测电极撤出鞘管时应注意从鞘管外侧阀门抽吸血液要充分,并注意观察抽吸液内有无血栓;射频消融时能量等参数的选择也尤为重要。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已成常规,但也有不少临床研究结果对其临床获益提出质疑。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刘晓堃、韩全乐等对16项研究进行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房颤导管消融相关无症状脑梗塞发生率高达17.46%。
在这项Meta分析中,研究者发现,不同研究中房颤导管消融相关无症状脑梗塞发生率差异较大,其中与手术策略、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术中药物或电转复窦性心律以及左心耳形状等相关。
4. 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桥接治疗,随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直至达标。术后是否继续坚持服用华法林目前尚存在争议。一般如无复发,应用华法林至术后2~3个月。
来源:韩全乐, 王桂苹, 刘书旺, 等.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相关无症状脑梗塞发生率Meta 分析. 2015, 30:350-354.
“目前房颤导管消融的抗凝策略不能完全有效预防脑梗塞,特别是无症状脑梗塞。应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细化房颤消融方法、调整抗凝策略。不断提高房颤导管消融成功率、减低栓塞风险、增加临床获益。”研究者指出。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5》就是这样一本书。
“无症状脑梗塞,会导致痴呆、记忆缺失增加和认知功能减低,并增加症状性脑梗塞的发生风险,临床医生应该重视房颤导管消融相关无症状脑梗塞的预防、诊断与治疗,”研究者强调。
1. 根据ACT 结果调整术中抗凝药物用量,并且抗凝治疗应该贯穿于术前、术中和术后。
研究者还提出了房颤导管消融预防无症状脑梗塞的预防策略:
我国心衰仍有诊疗不足、治疗过度及治疗不当的现象!中国心衰质控报告
杨进刚阜外2023-09-14 21:54:010000芬兰研究:挑食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新食物恐惧症是一种饮食行为特征,即一个人拒绝吃新的或者不熟悉的食物。食物新恐惧症在儿童和老年人中很常见。食物新恐惧症的特征包括对饮食挑剔和挑食,这些饮食行为也可能对饮食质量和随后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一项芬兰研究对25~74岁的4000多名受试者进行了为期7年的随访。阜外医院袁晋青等研究称,血小板高反应性与远期事件没有关系
对于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已成为标准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然而临床实践发现,部分患者存在血小板高反应性,其发生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不良缺血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近年来不少研究均显示,肥胖的冠心病患者预后要好于非肥胖者,此种现象也被称为“肥胖悖论”,这可能与超重和肥胖患者对氯吡格雷的反应性减弱相关,但也有研究者发现体重对于血小板反应性无明显影响。肥厚心肌病患者体重超标,术后易房颤!阜外黄晓红、王水云等研究
对于接受手术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来说,术后房颤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会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然而,对于心脏术后的新发房颤,目前并无明确的防治措施。1月19日,阜外医院黄晓红和王水云等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示,超重和肥胖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术后更容易新发房颤。因此,控制体重可能是预防心脏术后新发房颤的一条途径。因激素变化,女性血脂应全生命周期管理!
目前专门针对女性的血脂管理指南缺如。近日,一篇文章从女性的青春期、妊娠期、绝经期、老年期等整个生命周期的血脂管理进行了梳理。作者指出,既往血脂相关临床试验中男性比例过高,今后应增加女性比例,这对于明确血脂管理的性别差异很重要。儿童青少年也应查血脂当前血脂筛查已纳入了包括新生儿在内的常规儿童健康管理中。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发布的儿童青少年心血管健康指南建议:杨进刚阜外2023-09-24 16:27:4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