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每200例房颤消融就死亡1人(JACC研究,合并心衰的患者死亡风险高)

导管消融术是治疗房颤的一种越来越常用的治疗策略,在许多重要的临床试验中,如CASTLE-AF和CABANA都显示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发现,从2010年到2015年,消融后早期死亡率从0.25%上升到1.35%。 消融至死亡的中位时间为11.6天。 研究显示,高龄、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和肺病或肾脏疾病的患者术后死亡风险较高。 在调整年龄和合并症后,有手术并发症或在手术量低的中心(年消融手术量<21例的医院)接受房颤消融治疗的患者更有可能在房颤消融后早期死亡。 研究者强调,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和心衰是降低房颤消融术后死亡率的关键。 来源:Edward P Cheng, et al. Risk of Mortality Following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J Am Coll Cardiol, 74 (18): 2254-2264.
美国一项2010~2015年间入选60203例的全国性研究显示,每200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就有1人死亡,大多数死亡发生在30天再入院期间。有手术并发症、心力衰竭和医院房颤消融量少是早期死亡率的预测因素。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0001
相关推荐
戒烟后,你知道华法林、抗心律失常药和利尿剂等药物的剂量要减少吗?
张先生58岁,因为房颤长期坚持口服抗凝药华法林,每天1次,每次3mg。一天,张先生因患细菌性脑膜炎急诊入院治疗,住院时,医生建议他戒烟。此后,张先生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没有改变,继续按戒烟前的剂量服用华法林。改善冠心病患者依从性:单纯发教育材料无效
北京安贞医院王薇等在长城会报告,对于急性冠心病患者,如果在出院前仅仅发放教育材料,在6个月时,患者的药物依从性没有改善。护士宣传教育结合教育材料的效果最好。王薇表示,“研究采用的教育干预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在临床日常工作中推广。”对于冠心病患者,出院后需要使用抗血小板、他汀和ACEI/ARB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4种药物。【Lancet】PCI后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患者全因死亡增加22%
对于接受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的患者,需要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究竟需要多长时间?不同研究结论都不一样。最近,《柳叶刀》杂志的一项Meta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超过1年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22%,非心原性死亡风险增加了49%。虽然长时间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支架内血栓的风险较低,但心原性死亡并没有减少(表1)。杨进刚阜外2023-07-27 11:14:54
0000搭桥术后,要避免低血糖!阜外医院近万例患者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中心陈燕燕等研究发现,对于接受冠脉搭桥术的患者,术后发生低血糖的患者住院死亡风险高。作者称,冠脉搭桥术后血糖控制应避免低血糖。研究纳入9583例接受搭桥患者,低血糖症定义为最低血糖水平<3.9mmol/L。共有306例(3.2%)患者出现低血糖,其中133例有糖尿病,173例无糖尿病。国内首例达比加群酯逆转剂应用报告:射频消融术中心包积液,心脏破裂手术修补术中成功止血
一例63岁男性患者因“心悸半年余”入院,查动态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心房颤动。择期行“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术”,术前口服达比加群酯胶囊110mgBid共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