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痴呆,控制舒张压更重要?
发表在Strok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示,评估痴呆、脑卒中、摔倒等风险,舒张压或更重要。
这项研究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对1205位≥50岁男女进行脑部扫描发现,舒张压高于90 mmHg的人脑白质病变要比舒张压低于80 mmHg的人更多见。
脑白质病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病变部位及严重程度,而脑室周围白质病变往往与认知问题密切相关。
此外,白质病变还会增加脑卒中及记忆障碍等的发生风险。
美国心脏协会曾发布的一项关于无症状脑血管疾病的科学声明指出,到60岁时,有10%~20%的人存在白支病变,而90岁以上的人绝大多数都可见白质病变。
发表在JAHA上的一项纳入近17万人的研究则表明,动脉硬化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高都有关,但与舒张压的关系要比收缩压关系“更铁”。
研究者认为,预防动脉硬化远期危害,需要强化控制中年时的升高的舒张压。
舒张压控制到什么范围更好?
一项发表在Eur Heart J上的研究显示,舒张压在70~80 mmHg更适宜。
结果显示,当收缩压控制在120 mmHg到﹤140 mmHg时,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衰再入院)以及其组分的发生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还被攥在舒张压“手里”。
舒张压在70~80 mmHg时,上述风险最低(图1)。

图1 ONTARGET/TRANSCEND试验受试者中平均收缩压与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心梗、脑卒中和心衰再入院率)发生风险呈“J”型曲线;而在将收缩压控制在120 mmHg到﹤140 mmHg基础上,舒张压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也呈“J”型曲线
值得注意的是,舒张压降得太低也不好。
发表在JACC上的一项研究也显示,舒张压在70~80 mmHg时较适宜,若降低到70~80 mmHg以下则心绞痛发作风险逐渐上升。
广东省人民医院冯颖青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对于≥60老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压或控制在70~80 mmHg最适宜,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患者脑卒中风险均会增加。舒张压<70 mmHg会增加32%的脑卒中风险。
来源:
[1]Worried about brain lesions and dementia? Check this blood pressure number. AHA. January 8, 2020.
[2]J Am Heart Assoc, 2020, 9(1): e014547.
[3]J Am Coll Cardiol, 2018 , 72(11): 1227-1232.
[4]Eur Heart J, 2018, 39(33): 3105-3114.
[5]Postgrad Med J, 2019 Dec 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有三高,要防心血管病!全国13万中老年人研究
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俗称“三高”)都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一项入选我国13万多名中老年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提示,这三种疾病与心血管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有叠加效应,即一个人所患的“三高”疾病越多,心血管病风险越高。分析显示,与没有任何“三高”疾病的人相比,只有糖尿病、只有高血压的人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分别增加58%、104%;而在只有血脂异常的人中,心血管病发生风险并未显著增加。Circulation 子刊主编Harlan Krumholz:若有一小时拯救地球,我用59 分钟思考
如何发表高水平科研文章是现今科研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为一位发表过950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的教授,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医学院医疗结果评价研究中心主任、《Circulation:CardiovascularQualityandOutcomes》杂志主编HarlanKrumholz教授对此显然非常有发言权。杨进刚阜外2023-08-02 15:25:12
0000ESC妊娠期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这些人生孩子要小心
二胎政策的放开,也迎来了高龄产妇潮。也许临床医生需要应对的妊娠期心血管病也会越来越多。今日,就来复习一下2011版欧洲心脏学会(ESC)妊娠期心血管病诊疗指南。指南推荐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危险分层来评估妊娠女性心血管风险,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随访次数。对于极高危者,建议避免妊娠;一旦怀孕,应建议尽早终止妊娠,如坚持继续妊娠,则需加强孕期随访。杨进刚阜外2023-07-29 16:25:55
0000严重钙化成角冠脉病变,可考虑成角近段旋磨!中科大一院马礼坤等研究
在介入治疗中,对于严重钙化成角冠状动脉病变,成角近段旋磨较之全程旋磨(即反复多次推进旋磨头直到突破成角至病变末端)效果怎样?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礼坤、孔祥勇等进行的研究表明,成角近段旋磨联合球囊扩张的手术成功率和预后与全程旋磨相似,而术中并发症尤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明显低于后者。≥65岁二叶主动脉瓣畸形,TAVR和外科换瓣均有效!阜外医院研究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常升主动脉扩张,而这也增加了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形成等风险。近日,阜外医院侯剑锋、安康等研究发现,对于≥65岁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患者,“不开胸”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和外科手术换瓣(SAVR)均安全有效,中期生存率及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满意。尽管TAVR术后升主动脉仍然持续扩张,但扩张速率相对缓慢,且与外科手术相比无显著差异。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7:26:32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