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妊娠期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这些人生孩子要小心)
指南对相关疾病诊治建议详见表1。
指南还强调,妊娠期发生的高血压以及子痫前期患者尽管产后血压可恢复正常,但将来发生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明显增加,应加强产后随访并采取适当干预措施。
先心病、瓣膜病最好孕前评估处理好
指南推荐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危险分层来评估妊娠女性心血管风险,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随访次数。对于极高危者,建议避免妊娠;一旦怀孕,应建议尽早终止妊娠,如坚持继续妊娠,则需加强孕期随访。
【一生可能只见一次的病例】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
表1 2011年欧洲心脏学会(ESC)妊娠心血管病诊治指南建议
对于有心脏瓣膜病的妊娠女性,如二尖瓣狭窄患者出现房颤,需立即启动抗凝治疗,首选普通肝素(UFH),随后调整为低分子肝素(LMWH)。如果华法林用量<5 mg/d,孕中期可选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推荐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2.5;如果华法林用量>5 mg/d,则应选择LMWH替代以减少对胎儿损伤。
静脉血栓栓塞:需要提防的“大敌”

来源:European Society of Gynecology, Association for European Paediatric Cardiology, German Society for Gender Medicine, et al. ESC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during pregnancy: the Task Force on the Manage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during Pregnancy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ur Heart J, 2011, 32:3147-97.
推荐急性ST段抬高心梗患者尽快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血运重建治疗,对于非sT段抬高ACS推荐药物保守治疗,高危患者也可进行介入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虽然在妊娠期发生率低,但病死率却高达5%~10%。指南指出,对这类患者应尽快行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
对于先心病的女性,孕前应结合病史、超声心动图和运动试验等检查,来评估患者心功能状态和妊娠风险,以决定是否适合妊娠。
妊娠期急性冠脉综合征少见但凶险

指南建议,高危孕妇在产前或产后可使用加压弹力袜,可疑静脉血栓栓塞者建议监测D-二聚体和加压超声检查,应在产前和产后6周内预防性应用LMWH;具有3种或以上高危因素的中危患者在产前或产后可使用加压弹力袜,产前可预防性应用LMWH,产后至少应用LMWH 7 d或更长时间,不必进行血栓形成倾向的常规筛查;低危患者应及早活动并避免脱水。妊娠期禁用溶栓剂、磺达肝素和利伐沙班。腔静脉过滤器的适应证与非妊娠期相似,但操作的风险更高。
孕期禁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肾素抑制剂,可选择β受体阻滞剂及小剂量乙酰水杨酸,支架置入术后应在短期内使用氯毗格雷;因血小扳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比伐卢定、普拉格雷及替卡格雷缺乏安全性证据,不推荐应用。
也有妇产专家提醒,在应用WHO这一评估系统时,要考虑欧美与中国差异,并结合医院及患者具体情况。
指南推荐所有妊娠和准备妊娠女性均做风险评估,并建议医生要告知孕产妇有关静脉血栓栓塞的症状和体征。LMWH是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的首选药物。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5》就是这样一本书。
如发生急性静脉血栓栓塞,推荐使用UFH治疗,无高危因素者使用LMWH。当血液动力学改善且患者稳定后,UFH可以转换为LMWH治疗量在妊娠期维持治疗。在引产或剖宫产前至少36 h,LMWH必须更换为UFH;UFH需在产前4~6 h停用,如果未出现出血并发症,在产后6 h开始应用,不影响母乳喂养。
二胎政策的放开,也迎来了高龄产妇潮。也许临床医生需要应对的妊娠期心血管病也会越来越多。今日,就来复习一下2011版欧洲心脏学会(ESC)妊娠期心血管病诊疗指南。
药物与金属支架对比的最大规模研究公布:死亡和心梗无差异,药物支架优势未如预期
挪威的KaareHaraldBønaa教授在ESC2016上发布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药物洗脱支架与裸金属支架“头对头”对比研究(NORSTENT)表明,新一代裸金属支架在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梗发生率方面与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相当。而且虽然药物洗脱支架降的支架血栓或再次血运重建需求更少,但效果也不如预期。KaareHaraldBønaa教授杨进刚阜外2023-08-03 09:16:46
000050万亚洲人群研究显示,腹部肥胖者易患房颤
韩国学者研究提示,对于亚洲人群,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是房颤的一个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在对临床变量进行调整的多变量模型中,与正常体重者相比,低体重、超重和肥胖者的房颤发生风险分别增加了21%、14%和52%。腹部肥胖者的房颤风险为18%。进一步分析显示,除了肥胖人群的房颤风险增加之外,对于非肥胖人群,无论体重指数如何,腹型肥胖者的房颤风险也增加。全球中风报告:中国2016年有551万人发病,占全球40%,但死亡率明显下降
近日,Lancet神经病学子刊发表的2016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一项分析显示,2016年,全球1370万人新发生中风,中国就占了40%,为551万人;全球550万人因中风死亡,中国占1/3,为179万人;全球中风所致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为1.164亿,中国占1/3(3862万)。2016年,全球有8010万人发生中风,84.4%为缺血性中风。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36:29
0000用好抽油烟机,也可防动脉粥样硬化!
一说室内空气污染,炒菜产生的油烟,烧柴、烧煤等固体燃料都会让家里烟雾缭绕,虽然后者现在少见一些。而近期一项中国与多国合作研究对中国三省753位40~79岁成年人中进行的研究显示,经常浸染在这些烟雾中,会升高血压,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显示,参与者人均每年暴露的PM2.5浓度为97.5μg/m3,其中有65%的人使用固体燃料烧饭。【12省4万余中小学生调查】六成中小学生在校接触阳光时间≤2小时
近期,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陶芳标等对全国12省4万余中小学生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生每日平均沐浴阳光时间较少。这项研究显示,中小学生每日平均阳光沐浴时间为2.49h和3.22h,周末和在校学习日有所不同。其中在学习日和周末,分别有60.81%和44%的学生每天在阳光下活动的时间平均不到2小时,或刚刚达到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