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亚洲人群研究显示(腹部肥胖者易患房颤)
在平均随访(3.9±1.3)年时,3443人(1432名女性,占41.6%)发生房颤。
研究纳入501690名基线无房颤的成年人,平均年龄47岁;女性占50%。
在对临床变量进行调整的多变量模型中,与正常体重者相比,低体重、超重和肥胖者的房颤发生风险分别增加了21%、14%和52%。腹部肥胖者的房颤风险为18%。
来源:Yong-Soo Baek, et al. Associations of Abdominal Obesity and 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J Am Heart Assoc, 2017, 6: e004705.
在亚组分析中,腹部肥胖增加了新发房颤的风险,特别是在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和肾脏病的受试者中。
韩国学者研究提示,对于亚洲人群,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是房颤的一个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进一步分析显示,除了肥胖人群的房颤风险增加之外,对于非肥胖人群,无论体重指数如何,腹型肥胖者的房颤风险也增加。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本研究中,体重指数<18.5mg/m2为低体重,18.5~25为正常,,25~30为超重,≥30为肥胖);腹部肥胖定义为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
0000
相关推荐
朝左睡觉压迫心脏?这个观念不对
有些人认为,朝左侧睡觉压迫心脏,但总体而言,左侧卧位让血液更容易回流至心脏,更有益于健康。1、促进血液循环左侧卧位时,重力促使淋巴液回流至心脏,减轻心脏的负担。左侧卧位可减少腔静脉压力,促进血液循环。腔静脉位于身体右侧,是血液回流至心脏的最大静脉。因为促进静脉回流,左侧卧位也可缓解静脉曲张。2、缓解烧心症状杨进刚阜外2023-08-17 14:20:23
0000丹麦13万心衰研究: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18%死亡风险
根据《循环》发表的丹麦全国性队列研究显示,在新诊断的心力衰竭患者中,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降低18%的早期死亡风险。此外,与未接种疫苗相比,每年定期注射流感疫苗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都减少了19%。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被认为是一种安全、低成本的减少与流感有关的死亡和并发症的方法,通常被推荐用于有心脏病和中风病史的患者。AHA发布科学声明:判断心脏骤停后昏迷患者预后存在问题,需更多科学证据支持
如果一个人心脏骤停后陷入昏迷,什么时候能醒来?什么时候应该撤掉生命支持?美国心脏协会(AHA)认为,目前对于心脏骤停成功复苏后脑损伤及死亡的预后判断尚存局限性,缺乏高质量的科学证据来支持临床决策。并就此于7月11日在Circulation发表声明指出,对于心脏骤停后昏迷患者需要更先进的科学手段去判断脑损伤预后。高强度间歇训练,可缩小斑块!欧洲心脏病预防杂志研究
运动是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基石。近日,欧洲心脏病预防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有助于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高强度间歇训练通常是指在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运动,然后进行一段时间的低强度运动或休息。有研究显示,高强度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有氧代谢能力和情绪。≥70岁老人,每天应至少锻炼20分钟!意大利研究
一项意大利研究称,在70岁时每天至少锻炼20分钟,可以降低日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研究人员称,这种影响在男性中最为显著,在75岁、80岁和85岁时减轻。研究纳入2754名年龄至少65岁的参与者,平均年龄75岁,60%为女性。分析了每天锻炼至少20分钟对心血管,包括缺血性心血管病、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不参加体力活动的人相比,体力活动的人患的冠心病和心衰发病率较低。杨进刚阜外2023-09-28 08:05:5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