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30岁心血管危险因素多,老年痴呆风险高)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进一步分析发现,36岁时血管风险,与70岁时脑部健康更相关,血管风险评分每增加1%,70岁时白质高信号增加9%,脑容量减少3.6 ml。
而白质高信号区域多易受缺血影响,白质高信号多为脑小血管病变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近日,发表在JAMA Neurol上的一项英国研究提醒:30多岁不注意心血管风险,就开始影响大脑健康了,而且这种年轻时对心脑健康的影响更甚于50岁后。
研究者指出,他们的研究提示,从生命早期就应注重心血管健康,以更有效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此外,也提示对于淀粉样蛋白沉积这一痴呆症的发病机制假说外,还应注意其他可能的因素和途径。
而53岁时,血管风险评分每增加1%,白质高信号增加2%,脑容量减少0.8 ml;69岁时,血管风险评分每增加1%,白质高信号增加1%,脑容量减少0.6 ml。
来源:Lane CA, Barnes J, Nicholas JM,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Vascular Risk Across Adulthood and Brain Pathology in Late Life: Evidence From a British Birth Cohort. JAMA Neurol, 2019, 4:1-9.
研究显示,血管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36岁时2.7%,69岁则达24.3%。但老中青人群中,血管风险高都与70岁时脑容量小、白质高信号更强有关。
不过研究未发现,血管风险与β淀粉样蛋白的相关性。
这项研究共评估了Insight 46队列中502人,51%为男性。受试者在36岁、53岁和69岁时,分别接受了Framingham心脏研究-心血管风险评分的评估,70岁时又接受了认知功能和脑部影像学等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36岁时这种心血管风险对大脑健康的影响对女性更为显著。同期述评专家指出,这或者某种程度上解释了老年女性痴呆症风险更高的原因。
发生中风,会短寿5.5年!Stroke澳新研究
一项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研究提示,急性脑卒中患者预期寿命较一般人群大约缩短5.5年,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寿命缩短更明显,大约缩短7.4年。急性脑卒中患者10年期间死亡、卒中复发、寿命损失情况杨进刚阜外2023-09-25 13:06:040000阜外医院何建国等:2018年肺血管病学有七大进展值得关注
肺血管病学是一门研究肺血管病诊断、治疗、预防以及相关基础、转化和精准医疗的重要临床学科。近日,阜外医院肺血管病中心何建国、全睿琳在本刊就2018年肺血管病学的进展进行了阐述。1.在肺栓塞低危人群中应用肺栓塞排除标准不劣于常规诊断策略肺栓塞排除标准(PERC)的应用一直以来争议较大。PCSK9抑制剂,轻度升高血糖!FDA数据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是近年来临床备受关注的一类新型降脂药物。目前,国内外指南均建议,心血管极高危血脂异常患者,在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或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的基础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如仍不能达标,应考虑加用PCSK9抑制剂。研究显示,PCSK9抑制剂的降脂效果非常显著,一年注射2次,LDL-C大约可降低50%。运动是良药!欧洲心脏杂志刊发5项运动研究
近日,欧洲心脏杂志推出数篇运动与心血管病的研究。运动达标能降低房颤患者30%脑卒中风险很多房颤患者可能会有一个疑问:有房颤能不能运动?挪威一项名为“HUNT3”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遵循运动指南运动的房颤患者要比不运动的患者降低了45%的全因死亡风险和46%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其中还降低了22%的心血管病,和30%的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图1不同运动水平房颤患者生存率比较杨进刚阜外2023-09-03 15:57:180000兰州大学一院学者:急性心梗患者介入后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新指标
临床上有12%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因此而死亡率会增加31.8倍,有无方法更好预测?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姚亚丽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心梗患者介入后心率校正的T波峰末间期(Tpec)持续降低缓慢(≥100ms)是其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杨进刚阜外2023-08-06 15:42:28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