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何建国等(2018年肺血管病学有七大进展值得关注)
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结果显示,瓣膜置换或修复术后,应用西地那非的患者预后更差,提示这类患者中应避免使用西地那非。
研究提示,在肺动脉高压患者中 SVI 这一参数可能是相较于CI更为准确的治疗目标。
而Circulation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首次随访时(在初始治疗后平均 4.6个月)右心导管获得的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和RAP是死亡或肺移植这一复合终点指标的独立预测因子。
这提示,在发生肺动脉高压前,识别系统性硬化患者的此类病变对其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可能有益。
另一项发表在Circulation 上的研究显示,虽然在心力衰竭患者中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与整个肺循环血管的血管重塑相关,但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更显著相关于静脉和小连接血管内膜的增厚。
Eur Heart J 上一项纳入161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研究发现,伴有肺动脉高压且存在肺血管疾病的患者,运动时可表现出特有的血流动力学受限的特征,即无法增加心输出量、搏出量减少、右心室收缩功能增强受抑。
有研究发现系统性硬化相关肺动脉高压(SSc-PAH)患者的主要损伤在于肌节功能,但是肌节功能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中却是增强的。
肺栓塞排除标准(PERC)的应用一直以来争议较大。
研究者表示,应针对这一特殊病理生理学特征的干预方法进行研究。
在Eur Respir J 上发表的 MELODY-1研究也铩羽而归,结果显示,治疗Ⅱ类肺动脉高压,与安慰剂组比较,马西替坦组并未观察到显著获益,但水肿等不良事件显著增多。
肌节功能的这种不同与右心室收缩力和收缩功能储备相关,并与 SSc-PAH 患者更差的预后一致。
4. 随访期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肺动脉高压预后或更有价值
而2018年JAMA上发表的PROPER研究提示,在急诊肺栓塞低诊断可能性的患者中,以随访期静脉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为评价依据,PERC 为基础的诊断策略并不劣于常规诊断策略。
研究发现在肺动脉高压患者中,BMPR2和FHIT的表达降低,且FHIT的降低与内皮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功能不全相关。
对于血流动力学参数,很多研究证实了基线水平与肺动脉高压预后的关系,少有随访期间证据。这使得多数指南推荐的右心房压力(RAP)<8 mmHg和心指数(CI)≥2.5 L/(min·m2)的治疗目标,支持证据较少。
Dannewitz 等通过对超过20 000个基因的小的siRNA高通量筛选以及对肺动脉高压中已知相关的RNA 多队列分析,发现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可作为一种新的 BMPR2 修饰因子。BMPR2 是肺动脉高压的致病基因之一。
各类靶向药物广泛应用于I类肺动脉高压,用于其他类肺动脉高压效果如何?
3. 伴有肺血管疾病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学特征
肺血管病学是一门研究肺血管病诊断、治疗、预防以及相关基础、转化和精准医疗的重要临床学科。近日,阜外医院肺血管病中心何建国、全睿琳在本刊就2018年肺血管病学的进展进行了阐述。
2. 不推荐高危肺栓塞患者单独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
在 Sugen5416/ 缺氧 / 常氧小鼠模型中,Enzastaurin 这种药物可通过上调FHIT并抑制微小 RNA(miR)17-5抑制上述两种细胞的功能不全,通过改善右心室肥大、心肌纤维化和血管重塑而逆转肺动脉高压。
6. 肺动脉高压的病理学研究:为早发现早干预提供支持
肺血管重塑可能由血管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引起,这种重编程会增加谷氨酰胺分解和谷氨酸的产生。N-甲基 -d- 天冬氨酸受体(NMDAR)是神经谷氨酸的主要受体,在血管细胞也有表达。
Dumas 等发现,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中存在谷氨酸的积聚和 NMDAR 的上调和过度活跃,并且该轴处于已知病理生理信号转导途径的交叉点,就此指出 NMDAR 是潜在的治疗靶点。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7. 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新药物靶点和潜在新药
来源:何建国,全睿琳. 肺血管病学进展2018.中国循环杂志, 2019,34: 316-318.
1. 在肺栓塞低危人群中应用肺栓塞排除标准不劣于常规诊断策略
Eur Heart J 上一项纳入180例高危肺栓塞患者的多中心研究提示,在高危肺栓塞患者中,接受 ECMO 治疗可能与相对更差的预后相关。
Chen 等研究发现,两种裂变介体动力学相关蛋白 1的适配器蛋白MiD49 和 MiD51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中上调,并进而促进了有丝分裂,导致细胞的病理性增殖及凋亡抵抗。
研究者建议,体外膜肺氧合(ECMO)不作为单独的治疗策略应用,但可以作为外科取栓治疗的一种补充治疗手段。
而这种上调是通过 miR-34a-3p 的表达降低引起的。研究还发现通过抑制miR-34a-3p 或 MiD49 和 MiD51 可逆转肺动脉高压,为 PAH 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治疗靶点。
5. 靶向药物在其他类肺动脉高压上的应用
胸主动脉增宽,心血管事件风险高!荷兰研究
近日,荷兰鹿特丹大学医学中心学者发表的研究表明,胸主动脉增宽者,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研究提示,对于无症状的人群,胸主动脉增宽者,应采取更为积极的预防策略。研究发现,更大的降主动脉和升主动脉直径则均增加男女的全因死亡风险,不过女性恶化速度更快。根据体重指数校正的胸主动脉直径每增加0.23mm/kg/m2,增加女性33%的心血管死亡风险。阜外医院张浩文章被Lancet子刊封面推荐,先心病慈善救助应“善始还要善终”
近期,柳叶刀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子刊刊发了阜外医院张浩的一项研究。研究发现,如果家庭经济情况较差,中国复杂先心病患儿术后死亡和再住院的风险明显升高。此文被列为当期“EditorChoice”,以“复杂先心病在中国“为题在封面推荐阅读。同期配发了来KatherineBrown教授的述评文章,指出“本研究是提示先心病外科术后一体化治疗必要性的重要文献”。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32:06
0004预测心梗结局,房颤卒中评分显身手!阜外医院杨艳敏等研究
如果将CHA2DS2-VASc这种评估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经典评估系统,用于STEMI患者的近期预后可否?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艳敏、吕思奇等进行的研究发现,CHA2DS2-VASc评分堪当其用,对急性STEMI患者30d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与TIMI评分和GRACE评分相当,且计算简单。研究者认为,可考虑用于急性STEMI患者的早期风险评估。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2:04:38
0001早餐别吃白面包!丹麦研究称:吃燕麦,中风险更低
早餐非常重要。之前一项来自日本8万余人追踪13年的研究显示,不吃早餐会增加36%的脑出血风险。不过,早餐怎么吃,脑卒中风险会更低?一项对5万余人随访十余年的研究显示,吃白面包或鸡蛋,不如吃燕麦,早餐有燕麦,脑卒中风险降低。研究显示,用燕麦代替白面包或鸡蛋,都可分别降低4%的各种脑卒中风险,4%的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而且,燕麦代替鸡蛋,还与降低6%脑出血相关。年轻男士心梗,血脂异常更严重!CAMI研究新分析
阜外医院杨跃进、吴娜琼等基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对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且未接受降脂治疗患者的血脂谱调查发现,25.1%的患者LDL-C水平≥3.4mmol/L,而LDL-C处于达标水平(<1.8mmol/L)的患者比例仅为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