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一院学者(急性心梗患者介入后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新指标)
研究者指出,对心梗患者入院后进行Tpec动态观察,及时发现PCI后Tpec恢复缓慢者,有助于鉴别出住院期间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高风险人群,对其采取积极的治疗策略,可能会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该研究共纳入行PCI的STEMI患者494例,并据患者PCI后Tpec是否降至100 ms分为两组,一组33例其Tpec≥100ms,一组421例Tpec<100 ms。其中有94例患者PCI术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心室颤动、心搏骤停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研究显示,心梗PCI后Tpec≥100 ms的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4.2%,而Tpec<100 ms的患者显著较低为9.3%。
临床上有12%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因此而死亡率会增加31.8倍,有无方法更好预测?
来源:刘吉园,牛小伟,张益铭,等.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后T波峰末间期的变化过程及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132-136.
Tpec 是不同层心肌细胞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反映,缺血导致该值增大时心室容易出现早后除极、折返,引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PCI后Tpec降低缓慢且呈波动趋势,而未发生者在术后6 h 即降至100 ms以下,呈逐渐下降趋势。图1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姚亚丽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心梗患者介入后心率校正的T波峰末间期(Tpec)持续降低缓慢(≥100ms)是其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有研究显示β受体阻滞剂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Tpec的降低有效,可增加心肌电活动的稳定性。然而β受体阻滞剂能否改善Tpec使患者受益,尚不明确。
进一步分析显示,PCI后Tpec持续高于100 ms 是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压和低学历,最影响国人心血管病!欧洲心脏杂志阜外医院李卫等PURE-China研究
由于人口老龄化、城市化以及许多风险因素的日益严重,中国的心血管疾病负担显著增加。近日,阜外医院李卫、李思冬等进行的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PURE)研究中国数据最新分析显示,心血管疾病是中国居民的主要死因,36%死亡为心血管病死亡。杨进刚阜外2023-09-27 15:06:170000JACC研究:心碎综合征有三种类型,死亡风险不低于心梗
应激性心肌病是1990年被日本医生Sato首次报道,酷似日本捕捉章鱼的罐子。后来因发现有明显的精神或躯体应激情况存在,因此被称为“心碎综合征”。以前认为,应激性心肌病是一种良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应激性心肌病与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有类似的死亡风险。近日,JACC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除了同样发现应激性心肌病的长期死亡风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似。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36:340000苦味食物或可降血压!重庆大坪医院祝之明团队最新发现
杨进刚阜外2023-09-04 16:40:560000有心梗病史,中风后病情较重!王拥军等90万患者研究
10月6日,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莫大鹏等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的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注册登记研究结果表明,以前得过心梗的人,得了中风后病情往往较重,院内死亡和并发症发生风险均明显增加。研究者指出,该研究结果推翻了既往一些研究者的错误观念,即既往有心梗的病人由于很好地控制了高风险以及接受了二级预防措施,其发生脑梗风险以及发生缺血性中风后的严重程度均要低于其他患者。美国建议40~70岁超重/肥胖者筛查糖尿病
昨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推荐声明,建议在40~70岁无症状的超重和肥胖人群中筛查2型糖尿病,每3年筛查1次,以降低人群心血管病风险。如有糖尿病家族史或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病史,建议在更年轻时进行糖尿病筛查。血糖筛查的方法有三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代谢异常包括空腹血糖异常、糖耐量减退和2型糖尿病,具体诊断标准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