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分叉病变应主动(出击,保护边支,JACC介入子刊发表阜外医院窦克非,徐波等CIT,RESOLVE研究)
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为边支闭塞,即主支血管植入支架后边支立刻出现TIMI血流受损或消失,通过核心实验室的冠脉造影结果进行评价;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围术期心梗和一年随访期间出现MACE事件(由全因死亡,心梗,靶病变血运重建共同组成)。
该研究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优效性设计,应用原创的V-RESOLVE评分系统评价有高闭塞风险的分叉病变患者,并随机分为主动边支保护组和传统策略组。
此外,应用V-RESOLVE评分指导分叉病变是否降低围术期心梗及改善长期预后将在大规模CIT-RESOLVE 2随机试验中进行深入研究。
(3)SCAI定义非常严格,本研究中ARC-2、WHO定义进行敏感性分析均显示两组有显著差异。
而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窦克非和徐波等在JACC子刊发表的CIT-RESOLVE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边支闭塞高风险分叉病变时,相对于传统治疗策略,主动边支保护策略可减少边支闭塞。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但以WHO标准定义围术期心梗时,主动边支保护组显著低于传统策略组(6.0% vs 13.2%,P=0.02)。以ARC-2定义围术期心梗时,主动边支保护组也较低(4.8% vs 9.6%,P=0.08)。
主动边支保护组TIMI血流分级降低为5.4%,而传统策略组为13.8%,P=0.009。

[1]Dou K, Zhang D, Pan H, et al. Active SB-P Versus Conventional Approach to the Protection of High-Risk Side Branches: The CIT-RESOLVE Trial. 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20,13:1112-1122.
[3]Dou K, Zhang D, Xu B, et al. An Angiographic Tool Based on Visual Estimation for Risk prEdiction of Side Branch OccLusion in Coronary Bifurcation interVEntion: The V-RESOLVE Score System. EuroIntervention, 2016, 11: e1604-1611.
对于边支参考管腔直径≥2.5 mm的病变,主动边支保护组选择性置入2枚支架,传统策略组采取主支植入支架,根据边支是否受累决定是否双支架;而边支参考管腔直径<2.5 mm的病变,主动边支保护组采取球囊拘禁保护技术,传统策略组采取导丝拘禁保护技术。按边支血管大小分层进行1:1随机。
对于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主支血管植入支架后边支急性闭塞是严重介入并发症之一,并可导致严重的临床不良事件。但目前国际上仍倾向于推荐传统治疗策略(导丝保护,单支架,必要时双支架)。
[2]Dou K, Zhang D, Xu B, et al. An Angiographic Tool for Risk Prediction of Side Branch Occlusion in Coronary Bifurcation Intervention: The RESOLVE Score System (Risk prEdiction of Side branch OccLusion in coronary bifurcation interVEntion). 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15,8: 39-46.

该研究针对不同定义下的围术期心梗也分别进行了分析。若使用心血管造影学会和介入学会(SCAI)定义,两组患者相似,分别为4.8 %和6.0(P=0.62)。
而RESOLVE评分是窦克非和徐波团队2015年率先提出的分支闭塞风险评价体系,包含6个独立的边支闭塞预测因素(斑块分布、支架置入前主支TIMI血流分级、介入前分叉部位中心狭窄程度、分叉角度、主支支架置入前分支病变狭窄程度,主支和边支直径比);并在2016年将其简化为依靠目测的V-RESOLVE评分(≥12分提示边支闭塞风险高)是目前较为有效可以识别出分支闭塞高风险的预测模型,可以帮助介入医师制定更合理的治疗策略。
最终,该研究纳入16个中心335例患者,其中主动边支保护组168例患者。根据意向治疗分析(ITT)结果,主动边支保护组边支闭塞仅7.7%,而传统策略组为18.0%(风险差别9.1%,P=0.006)。
(1)围术期心梗非本研究主要研究终点,评价围术期心梗的样本量不足;
而边支血流消失发生率同样是主动边支保护组较低,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对此,作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
作者表示,由于边支闭塞可导致临床意义上的心肌梗死甚至死亡,还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产生了较大影响。介入医师需要紧急恢复边支血管血流,支架置入也可能不理想,并导致更高的院内并发症和长期的不良事件。对于累及边支的高危分叉病变,主动边支保护技术,特别是小边支的拘禁球囊技术不仅可行,而且显著降低了边支闭塞的发生率。
(2)术者均为大中心有经验者,即使分支血流下降或闭塞,挽救成功的概率也很高;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参考管腔直径较小的边支(<2.5 mm)处理不同所致(球囊拘禁保护技术vs导丝拘禁保护技术:8.1% vs 18.5%,P=0.01)。
作者还指出,目前有很多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分类和定义,但这些分类或定义都不能预测边支闭塞的风险。
来源:
母乳喂养仅几天,幼儿血压也会降低!加拿大研究
此前研究已经证实,婴儿期曾接受母乳喂养的人,成年后心血管风险较低。7月21日,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进一步发现,婴儿期任何形式的母乳喂养,哪怕仅喂养几天(初乳),或者非纯母乳喂养,至3岁时,幼儿血压均较低。该研究从加拿大健康婴儿纵向发育(CHILD)队列研究中纳入2382名幼儿,97.9%的幼儿在婴儿期均接受了母乳喂养,其中4.2%的幼儿仅在出生后医院住院几天内接受母乳喂养。炎炎夏日,美国心脏协会心脏十大保健要点来了!
在烈日炎炎、酷暑难耐的盛夏,如何做好心脏保健?对此,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了以下要点。1、中午至下午三点前最好避免户外活动要点:此时阳光最强,容易引发心脏相关疾病。2、保护好脚要点:夏季户外活动时脚容易出汗,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和吸汗的袜子,也可抹爽脚粉或应用止汗剂。3、穿浅色衣服和透气性好的衣服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有新指标!Circulation子刊刊发阜外医院姚焰团队研究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临床最常见的晕厥类型,以短暂性意识丧失伴血压、心率下降为特点,可见于各个年龄段患者。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一直是临床难点,既往通常以直立倾斜试验作为辅助诊断,但是由于其敏感度、特异度均欠佳,且临床应用不普及,目前指南不再推荐直立倾斜试验作为辅助诊断,而主要以病史特点作为诊断依据,从而造成相当一部分患者诊断困难。杨进刚阜外2023-09-11 14:56:45
0004海医会心血管专委会年会开幕!3500余华人医生相聚鹭岛
今日,第八届海会心血管专委会年会、第九届指南与实践-心血管疑难危重病例研讨会(GAP-CCBC)、第八届海峡心血管病高峰论坛、第八届厦门国际心血管病介入论坛、第七届海峡心血管病护理论坛在美丽的厦门隆重召开。大会开幕式上,大会主席、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杨跃进教授首先代表大会组委会对两岸四地与会者和海外专家表示了欢迎。杨进刚阜外2023-08-12 15:36:54
0000他汀增脑出血风险?Stroke杂志Meta分析
2006年,堪称卒中二级预防研究里程碑的SPARCL研究发现,他汀治疗在显著减少缺血性卒中的同时,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生风险。然而,当时由于没有有效的可替代药物,有些患者即便有较高的脑出血风险,仍然在继续使用他汀。6月22日,Stroke杂志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脑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包括既往有脑出血的患者,可优选PCSK9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