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仅几天(幼儿血压也会降低,加拿大研究)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说明,婴儿早期母乳喂养对幼儿血压的影响可能是有临床意义的,因为幼儿时期这样的一个血压降幅可能会转化为成年时期更好的心血管健康状态。
另外,该研究也提示,初乳在新生儿发育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同时也应该明白,每一滴母乳都算数,应该强烈支持持续母乳喂养。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进一步分析显示,在接受过母乳喂养的儿童中,母乳喂养量与幼儿血压之间没有剂量反应关系,也就是说,母乳喂养对幼儿的降压作用与喂养时长或是否纯母乳喂养无关。
在该研究中,78%的幼儿在婴儿期接受至少6个月的母乳喂养,62%接受纯母乳喂养至少3个月。
7月21日,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进一步发现,婴儿期任何形式的母乳喂养,哪怕仅喂养几天(初乳),或者非纯母乳喂养,至3岁时,幼儿血压均较低。
至3岁时,与从未接受母乳喂养者相比,婴儿期接受过母乳喂养的儿童血压明显降低(平均103/60 vs. 99/58 mmHg),包括仅出生后几天内接受母乳喂养的儿童(99/57 mmHg)。
作者认为,未来应该进一步探索初乳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如何影响心血管系统发育,确定它们与长期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系。
此前研究已经证实,婴儿期曾接受母乳喂养的人,成年后心血管风险较低。
另外,母乳喂养与幼儿血压之间的关系与幼儿体重指数无关。
该研究从加拿大健康婴儿纵向发育(CHILD)队列研究中纳入2382名幼儿,97.9%的幼儿在婴儿期均接受了母乳喂养,其中4.2%的幼儿仅在出生后医院住院几天内接受母乳喂养。
来源:Breastfeeding in the First Days of Life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Blood Pressure at 3 Years of Age. JAHA, 21 Jul 2021
校正母亲年龄、种族、吸烟状态、教育程度、孕前体重指数、产后住院时长以及幼儿看电子屏幕的时间、含糖饮料摄入量、出生因素和当前体重指数后的多因素分析显示,与从未接受母乳喂养者相比,婴儿期接受过母乳喂养的儿童、仅出生后几天内接受母乳喂养的儿童平均收缩压分别降低3.47 mmHg和4.24 mmHg。
改善全球健康,心血管医生有能力,有责任!Heart杂志述评
到2030年,将因慢性疾病死亡人数减少三分之一,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但Heart杂志一篇述评文章指出,2007~2017年间,尽管全球年龄别死亡率有所下降,同期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率上升了21%。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和心血管病流行使然。研究显示,在中-低收入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由此预计会带来的心血管疾病负担的减少,并没有降低总体死亡率。应用阿奇霉素死亡风险高于阿莫西林!美国780万次抗生素使用分析
近日,JAMA子刊一项美国研究显示,阿奇霉素与心血管及非心血管死亡风险相关。研究显示,与使用阿莫西林相比,在使用阿奇霉素5天内,与增加的心血管死亡风险相关(HR=1.82,95CI:1.23~2.67),不过与心脏性猝死风险无关。在使用6~10天后,未再观察到这种风险。人工甜味剂的“四宗罪”:杀肠道菌群,升血糖、血脂,还污染环境
糖是“过街老鼠”,人工甜味剂就是“好鸟”?非也。随着大量研究的开展,人工甜味剂的危害一一浮出水面。能“杀”肠道菌群近日以色列和新加坡学者进行的研究发现,有6种人工甜味剂以及含有这些甜味剂的10种运动补品是肠道菌群的“潜在杀手”。研究者发现,当消化道菌群暴露到这些甜味剂仅1毫克/毫升的浓度时,就会中毒。过敏儿童心血管风险增两倍
近期一项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发现,较普通儿童,有过敏性疾病的儿童,尤其是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患儿,罹患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风险要高两倍。而且研究者发现,即使校正了肥胖这一因素,有过敏性疾病的儿童仍有较高的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风险。JACC:半数中年人有动脉粥样硬化,控制坏胆固醇还应加强?
近期一项发表在JACC的研究显示,中年人群,纵使不胖不瘦,不吸烟,也没有“三高”,但还是挡不住岁月的洗礼——近半人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显示,49.7%的受试者有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11.1%有冠脉钙化。其中有46.7%的人存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22.7%的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30.1%的人有髂股动脉;17.2%的人有肾下腹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杨进刚阜外2023-08-13 11:55:3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