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血脂指南主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病的降脂治疗,强调早期,强化和联合三原则)
ESC/EAS血脂异常指南主席、日内瓦大学医院François Mach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欧洲指南强调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的三个基本原则,即通过降低LDL-C来实现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的比例降低取决于LDL-C的绝对降低幅度;LDL-C水平“越低越好”,降低LDL-C的强度要依据风险及基础LDL-C水平。
特定人群的降脂治疗
Mach教授介绍,与2016年指南相比,新指南基于对现有关于降脂治疗带来心血管风险获益证据,对于不同心血管风险的患者,强调更高强度的降LDL-C治疗。
如果应用最大耐受剂量的他汀治疗,LDL-C仍不达标,建议联合使用依折麦布。对于高危但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一级预防,如果最大耐受剂量的他汀联合依折麦布,LDL-C不达标,可以考虑联合使用PCSK9抑制剂。
指南建议使用高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最大耐受剂量,以达到针对特定风险人群设定的LDL-C目标。
对于接受PCI的冠状动脉综合征或选择性PCI的患者,术前进行早期、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
他汀类药物治疗被推荐用于高危女性ASCVD的一级预防。他汀类药物被推荐用于女性的二级预防,其适应证和目标与男性相同。
新指南还针对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以及PCI患者等特殊人群的降脂治疗给予了建议。
在计划妊娠、妊娠期间或哺乳期间不应服用降脂药。然而,对于严重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考虑胆汁酸螯合物和(或)应用低密度脂蛋白分离技术。
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建议
表1 不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患者的LDL-C治疗目标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Mach教授分析指出,降低LDL-C的药理学策略部分强调了LDL-C绝对降低决定了ASCVD风险降低的概念。
所有ACS患者,如无禁忌证或明确药物不耐受,无论初始LDL-C水平如何,建议尽早开始或继续高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如果最大耐受剂量的他汀治疗4~6周后,LDL-C仍不达标,建议联合依折麦布。在最大耐受剂量的他汀和依折麦布联合治疗后,LDL-C仍未达标,应考虑加用PCSK9抑制剂。
Mach教授结合最新指南总结指出,当今降脂治疗应以降低ASCVD风险为目标:(1)尽早治疗,早期减少低密度脂蛋白暴露,可预防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2)强化降脂治疗,即从理想目标到“消除LDL-C”的治疗;(3)联合治疗(他汀 依折麦布 /-PCSK9抑制剂)。
比如对于极高危患者的二级预防,推荐LDL-C较基线水平降幅>50%,以及LDL-C<1.4 mmol/L。对于中危人群,将LDL-C<2.6 mmol/L作为靶目标。对于低危人群,将LDL-C<3.0 mmol/L作为靶目标。
ESC/EAS指南强调了ASCVD风险分为极高危、高危、中危和低危。Mach教授指出,指南明确了ASCVD风险越高给予更强的降脂干预(表1)。
不同风险分层的LDL-C治疗目标
我国基层基本心血管药物配置率61.5%,低于世卫组织80%要求!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研究
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教授等研究发现,我国心血管病8类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平均配备率较低,我国全科医生配比仍有很大缺口。研究还发现,区域间心血管防治健康资源分布不均,表现为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南方优于北方的特点。杨进刚阜外2023-09-05 12:52:050000上海学者称,冬季温度、湿度和气压急变可诱发心衰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马江伟、黄建华等研究显示,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气压急变会显著增加心衰急诊,日最低气温、空气干燥是其中重要因素。研究显示,就诊前1~2天及就诊后两天的温度差、湿度差、气压差均与心衰急诊增加呈正相关,其中尤以就诊前2天的温差、气压差为著。三成高血压住院患者合并房颤,控制血压有助于预防房颤!大连医大二院研究称
房颤这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最讨厌的是增加数倍的脑卒中风险,而高血压又是房颤的危险因素。住院的高血压患者有多少合并房颤?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杨东辉、刘倩等在该院心内科住院的831例高血压患者中进行的研究表明,有32.7%合并房颤,其中有10%为新发房颤;15.7%为阵发性房颤,58例为持续性房颤。防治心肌纤维化有新靶点!西南医大附院研究
当前,对于心肌纤维化,尚缺可靠治疗方法。近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风旭、李磊等研究带来一丝光亮:钾通道重要成员之一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或是防治心肌纤维化的潜在靶点。研究发现,BKCa可能参与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心肌纤维化过程。TGF-β1是目前已知最强的促进纤维化的细胞因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