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2019,葡萄牙研究称,年纪轻轻得冠心病,别埋怨遗传,而是不健康生活方式)
一个人伴有不运动、吸烟、血压高、糖尿病、血脂高等其中1个、2个、3个,其冠心病发生可能会相应增加3倍、7倍和24倍。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结果发现,早发冠心病者其平均遗传风险评分高于健康对照者,而且遗传风险评分是预测早发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
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确实对早发冠心病有影响,但是如果一个人有两种及以上上述可控心血管危险因素时,遗传的作用没那么大了。
研究者发现,不论是早发冠心病还是健康人群,每增加上述5种危险因素之一,其冠心病发生风险就成倍增加。
在这项研究中,73%的早发冠心病患者中至少有上述3种危险因素,而健康对照者比例为31%。
ESC2019上一项葡萄牙研究反诘:不运动、吸烟、血压高、糖尿病、血脂高比有易感基因推动作用大多了。
为什么年纪轻轻就得了冠心病?都是基因惹的祸?
研究者强调,有早发家族史的人应该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因为不良生活方式而非遗传因素或是得冠心病的重要因素。记着要戒烟、规律运动、健康饮食,规律检查血压和胆固醇水平。
“遗传固然是得早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但不应该就因此为借口而认为不可避免。事实上,我们的研究显示,很多年轻冠心病患者都吸烟、不运动、血胆固醇高或患者有高血压,而这一切都是可以控制或避免的。”研究者指出。
研究者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了基因组测序以构建遗传风险评分,其中包括可促成冠心病或高血压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33种变异。
但是,随着伴有不运动、吸烟、血压高、糖尿病、血脂高这5种危险因素的增加,遗传对冠心病风险的影响下降。
这项研究共纳入GENEMACOR数据库中1075例不到50岁的参与者,其中555例为冠心病患者(即早发冠心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心梗及不稳定性心绞痛,平均45岁,87%为男性;另外520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平均44岁,86%为男性。
来源:Lifestyle, not genetics, explains most premature heart disease. ESC. 02 Sep 2019.
中青年男士、吸烟和肥胖:年轻心梗高危人群!最新综述
现如今,心血管病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45岁的年轻人发生心梗越来越多。CardiovascRes杂志上一篇综述文章指出,发生心梗的年轻人往往具有炎症特征的偏心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吸烟、肥胖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如不活动和饮酒。图<45岁和>45岁人群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差异(位置越高代表影响作用越大)杨进刚阜外2023-09-18 14:41:22
0000阜外医院起搏导线置入新方法,助力希氏束起搏!王浩和华伟等研究
希氏束起搏(HBP)因其起搏直接夺获心脏传导系统,保证正常的心脏激动顺序而备受关注。但希氏束起搏手术成功率低、希氏束夺获阈值偏高、心室感知低。惊!中国研究提示,超九成体重超标者携带心脏“炸弹”!
近期,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等分析了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疾病研究组的4万多国人发现,我国体重正常的居民中,有三分之二存在引发心脏病的“炸弹”,而一旦超重或者肥胖,就有九成多的人携带心脏“炸弹”!这些“炸弹”,即心脏代谢性疾病。每周吃鸡蛋≥3个,糖尿病风险增加!美国研究
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但胆固醇含量也较高。关于鸡蛋摄入量与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目前基于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及大规模队列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一项基于美国女性健康倡议项目的新研究表明,每周吃鸡蛋≥3个,糖尿病风险会稳步增加,可能主要与鸡蛋富含胆固醇有关。分析显示,鸡蛋、胆固醇、胆碱摄入量较高时,糖尿病风险均显著增加。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学者称,心脏超声判定心腔内赘生物存在重大误差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龙等发现,心脏超声对心腔内赘生物的判定存在误差,尤其是对于接受电极导线拔除术后的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研究者分析了9例实施电极导线拔除术的心血管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感染,根据心脏超声检查“误诊”和“漏诊”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研究者称,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赘生物的体积相对较小,心脏超声不易发现,造成“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