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中国研究提示,超九成体重超标者携带心脏,炸弹)
研究者指出,理想体重对维持代谢健康至关重要。
欢迎购买《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
该书最大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在阜外医院心内科工作了 58 年。
近期,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等分析了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疾病研究组的4万多国人发现,我国体重正常的居民中,有三分之二存在引发心脏病的“炸弹”,而一旦超重或者肥胖,就有九成多的人携带心脏“炸弹”!
一旦超重或者肥胖,那么带着“重型炸弹”就接近了三分之二。仅有4.9%的男士和6.9%的女士不带炸弹。
这些“炸弹”,即心脏代谢性疾病。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研究发现,即便体重正常,也有1/3多的人携带有“小型炸弹”,将近1/3带着“重型炸弹”。
之前有研究显示,相比于欧美人,中国人更容易发生“三高”。
来源:Hou X, Chen P, Hu G, et al. Distribu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of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stage based on body mass index level in Chinese adults - The National Diabetes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Survey. 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17 Nov 10.
年龄较高、受教育水平低、体力活动少的人带的“重型炸弹”也比较多。此外,男性、北方人携带“炸弹”者较女性和南方人比例要高。
“小型炸弹”包括以下1个或2种因素:大肚子、甘油三酯水平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血压升高(≥130/85mmHg或服用降压药物)。“重型炸弹”包括糖尿病前期、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
该研究共纳入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疾病研究中4.5万20岁以上的中国居民,其中36.8%的人超重或肥胖。超重/肥胖定义为BMI≥25 kg/m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2022年,中国循环杂志荣获多项荣誉!
在2023年第一次《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上,编辑部主任杨进刚报告了2022年杂志的相关工作。杂志核心影响因子再创新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显示,《中国循环杂志》核心影响因子再次刷新,由2020年的4.556提升到2021年的6.064。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0:52:51
0000预防心脏病学之父Stamler去世,享年102岁
2022年1月26日,102岁的“预防心脏病学之父”JeremiahStamler在纽约溘然长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历史上很少有人对人类健康产生如此大的影响,”AHA主席DonaldLloyd-Jones如此评价。“他是一位伟大的智者,直至生命最后几天,他依旧致力于定义新的预防理念。他总是在创新,他的灵魂高贵而至善。”他认为是正确的事,就会为之而战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2:01:42
0000换瓣术后,智能手表可作为管理工具!浙大二附院王建安等研究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王建安等发表研究提示,基于可穿戴智能手表,可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出院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低收入国家心衰患者,死亡风险高!40国家注册研究
杨进刚阜外2023-10-03 09:56:29
0000我国20%稳定性冠心病介入不适宜!阜外医院郑哲等多中心研究:血运重建过度和不足并存
近年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对于没有大面积缺血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包括冠脉支架在内的血运重建治疗,仅能缓解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症状,而临床获益不明确,且可能出现手术并发症,增加医疗花费。阜外医院郑哲教授牵头进行的一项多中心研究则表明,对于我国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存在过度应用和应用不足两方面。一方面,约20%的冠脉介入治疗不适宜,另一方面16.0%需要血运重建的患者接受了药物治疗。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5:30:5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