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心脏病学之父Stamler去世(享年102岁)
他认为是正确的事,就会为之而战
他热爱他的事业。他和妻子经常在意大利和芝加哥间奔波,并且在100岁以上高龄依旧通过传真审阅文件。
Katz曾问他,“你做研究,到底想干什么?”并说,“你永远不会赢。当你第一次发现某些东西时,人们会说'我不相信’。然后你做更多的研究加以验证,他们会说,'是的,但是......’”
Stamler的同事认为,美国自1960年以来心脏病死亡率的下降,与他的工作密不可分。

他认为,这种饮食模式让他健康。
下两图为Stamler在陶寿淇教授的带领下参观首钢:
“爱对健康至关重要,但这几乎不可能进行研究”,他在2019年表示。
他严谨认真,纸打的论文上多是手写密密麻麻的批改。甚至有的时候,他的批改比原文还要长。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Stamler 发表了 670 多篇经过同行评审的论文、22本书和专著,他的著作被引用了 56,000 多次,并帮助制定了数十年的公共政策。他的影响力远超出了他的学术论文。
期间,他也探索了饮食、激素、血压和血脂在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并得出现在认为理所当然的发现:高血压和高胆固醇都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盐研究所要求对数据进行重新分析,以符合他们的规范,调查人员也执行了”。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1998年,他的夫人Rose去世。他又续娶了他青梅竹马的高中同学Gloria。
Stamler也多次来过中国,并与阜外医院的同事一起工作。并参加中美心血管病和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
Stamler是俄罗斯移民的后代。他的父亲对美国人吃的白面包不以为然,代之以食用黑麦和全谷物饮食。
“他的惊艳、高贵、才华、努力和承诺,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种精神将继续激励后人,影响世界”。
Stamler教授曾带队去首钢调查,用Y型管听诊器亲自考核他与刘力生教授血压测量结果是否合格,也就是将血压计的读数表格遮住,两人同时听诊,报出血压数,最终看结果是否一致。而彼时,面对如此严苛考核的两位,已是拥有正高级职称的教授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历史上很少有人对人类健康产生如此大的影响,”AHA主席Donald Lloyd-Jones如此评价。
来源:美国心脏协会官网
他的夫人Rose是美国国家高血压教育计划、NHLBI关于“高血压一级预防”报告的领导者。
该研究对32个国家的1万多名20~59岁的居民进行了研究,发现盐摄入量和血压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我国北京、天津、南宁等中心也参加了该研究,巴西居民的尿钠最低,而天津最高。
但Stamler并没有被吓倒。一旦他认为是正确的,他就会为之而战。
西北大学 Feinberg 医学院教授兼研究营养师 Linda Van Horn回忆日常,认为Stamler是一个很有感染力、谦虚、平易近人、直率、朴实无华、尊重他人的人。
Stamler是地中海饮食的主要支持者,地中海饮食富含水果、蔬菜、橄榄油和鱼,而糖、盐和饱和脂肪含量却较低。
美国当时的盐业研究所(目前已解散)对其调查结果不满意。
“他完全按照他自己所宣扬的方式去生活,而事实也确实如此。他对待科学态度非常严谨,也乐在其中。”Lloyd-Jones说。
帮助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化流行病学方法,研究我国心血管与心肺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趋势,并与美国资料对比。

然后你做更多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他们会说,“是的,我一直都知道是这样。”
之后他同第一任妻子Rose移居芝加哥,开始与心脏病学前驱者Louis Katz一起开始致力于心血管研究。
“Stamler向我们展示,虽然基因可以给枪上膛,但真正扣动扳机的是生活方式。他也一直按自己宣传的那样生活。”

但1996年发表的再分析表明,与最初的分析相比,随年龄升高,盐和血压的关系更强了。
1958年,他在西北大学医学系担任助理教授,同时还在政府公共卫生部门就职。这也为他的专业知识转化加快了步伐。
长大后他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并于 1943 年在长岛医学院获得医学学位。医学院毕业后他进入军队,并在二战结束后在百慕大担任放射科医生。
早在上世纪70年代,Stamler就认识到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肪饮食和吸烟等,是心血管危险因素。
Stamler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或许前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主任Tom Frieden写下的纪念留言一语道尽:
爱对健康至关重要,但几乎不可能进行研究
他做了一些有史以来最好的研究。其中之一是Intersalt研究。

他的研究包括给鸡喂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然后发现鸡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甚至有些同事对他的想法也不以为然。“有些著名心脏病专家的述评……说……心脏病能够预防?这个想法太疯狂,赶紧放弃吧。”
“他是一位伟大的智者,直至生命最后几天,他依旧致力于定义新的预防理念。他总是在创新,他的灵魂高贵而至善。”
“他的意见如金子般宝贵,从头到尾都很犀利,”Lloyd-Jones说。
2022年1月26日,102岁的“预防心脏病学之父”Jeremiah Stamler在纽约溘然长逝。
在当时,这一观念尚有争议,并且遭到很多人反对。
很多人以一股为真理而永不退缩的力量记住了他,但他的同事却更为他的人格所折服。
“姜必宁奖-杰出青年心脏论文奖”花开两家:大陆张力和台湾赵子凡两位才俊折桂
大会开幕式后,一年一度的“姜必宁奖-杰出青年心脏论文奖”再次花开两家,分别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张力教授和台北荣总医院心内科赵子凡医师折桂。赵子凡医师主要利用大数据资料库来开展脑卒中和房颤相关研究。他介绍说,房颤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与增龄有关。杨进刚阜外2023-08-04 09:37:05
0000JACC刊登廖玉华团队文章,全球首个肺动脉高压疫苗出世!但用于人还有待时日
近期,JACC刊登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廖玉华教授疫苗团队的文章。该团队称,已研发出国际首个针对内皮素A型受体(ETAR)的肺动脉高压疫苗,即ETRQβ-002疫苗。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3:28:31
0000“阜外分型”列首位!张澍点评年度心律失常领域十大研究
近日,阜外医院张澍教授会同国内学者对2019年心律失常领域所发表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评选出年度“心律失常领域十大研究”。都有哪些研究值得让人咂摸?1.胡盛寿院士团队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精准分型研究,“阜外分型”首次成为医学名词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团队首次于国际上建立了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CM)的临床病理分型——阜外分型。杨进刚阜外2023-09-03 14:10:24
0000有糖尿病的人突然消瘦要小心!美研究
胰腺癌被称为“万癌之王”,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约0.1%。怎么能尽早发现?近期一项纳入约16万人的美国研究发现,如果新近诊断糖尿病,体重下降明显,罹患胰腺癌风险会显著上升。研究提示,这部分人群或尽早检查会有所获益。研究显示,与无糖尿病者相比,糖尿病病程长者会增加1.16倍的胰腺癌罹患风险;而新诊糖尿病患者,则会增加1.97倍的年龄校正的罹患风险。英研究:警惕!呼吸道和尿路等感染性疾病相关心梗风险高
一提心梗和中风,肥胖必是众人之的,而近期一项英国研究显示,常见的入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所致心梗、中风风险,比肥胖高。研究发现,那些住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患者,较之没有这类感染的患者,随后有40%的可能发生心梗,有2.5倍可能发生卒中。此外,还发现,这些患者如果心梗,会比无感染者有3倍多的死亡风险;若发生中风,则会有两倍的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