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起搏导线置入新方法(助力希氏束起搏,王浩和华伟等研究)
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成功行三尖瓣环造影指导下v-HBP导线植入的20例患者的基线和电学参数及超声心动图随访资料。
结果显示,v-HBP中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比例占70.0%。v-HBP导线植入患者起搏QRS时限显著高于基线QRS时限。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阜外医院率先在国内外报道了一种利用希氏束专用鞘行三尖瓣环造影指导下心室侧HBP(v-HBP)导线植入的方法。
近日,该院王浩、华伟、刘偈等研究显示,三尖瓣环造影方法指导下行v-HBP导线植入,1年随访时导线的参数稳定、可靠,不显著影响三尖瓣的功能。
随访1年时超声心动图显示,90%的患者未见三尖瓣反流加重。随访期内无导线脱位、感染、导线穿孔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
希氏束起搏(HBP)因其起搏直接夺获心脏传导系统,保证正常的心脏激动顺序而备受关注。但希氏束起搏手术成功率低、希氏束夺获阈值偏高、心室感知低。
来源:刘偈,胡奕然,顾敏,等. 三尖瓣环造影下植入心室侧希氏束起搏导线的稳定性和对三尖瓣功能影响的一年随访结果.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973-989.
应用这种方法的患者起搏导线稳定性如何?对三尖瓣功能有何影响?
阜外医院学者考虑,希氏束主要分为穿行段和分支段,其分支段较少有中心纤维体覆盖,走行在室间隔膜部下缘。因此,跨过三尖瓣部位起搏心室侧希氏束组织,通常希氏束夺获阈值更低。导线头端靠近右心室,R 波感知更好。此外,起搏位点通常接近或越过病变阻滞位点,能够尽可能减少病变进展的影响。因此,理论上认为,心室侧希氏束远端是最为理想的希氏束起搏植入位点。
术中希氏束夺获阈值为1.04 V/1.0 ms,随访1年时,v-HBP希氏束夺获阈值为1.48 V/0.4 ms,无一例患者阈值升高>3.0 V/0.4 ms,R波感知与术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检测存活心肌仍很重要!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患者是否要接受血运重建,是否有存活心肌,就是一个必要的考虑。但这一观点受到挑战,一些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是否有存活心肌与搭桥的效果无关。虽然目前缺乏证据支持存活心肌检测,美国心脏协会近期发布科学声明指出,存活心肌检测仍有重要作用。为了确定有存活心肌是否能让患者获益,STICH研究通过SPECT成像或多巴酚丁胺心脏超声评估了STICH研究中618例患者的心肌存活情况。欧洲心脏杂志子刊研究称,长期使用布洛芬增加31%心脏骤停风险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是药店常见的药物了,但近期发表在EuropeanHeartJournal子刊上的一项来自丹麦的研究警示,这些药物增加心脏骤停风险。研究显示,使用非甾体消炎药会增加31%的心脏骤停风险,其中最常用的双氯芬酸增加50%的风险,布洛芬增加31%的风险。其他如萘普生、塞来昔布和罗非考昔未发现与心脏骤停相关,但研究者认为,可能因为应用少、事件发生率少有关。中国心血管病地图:黑龙江和吉林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的疾病负担最高
近期,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发布了中国心血管病负担报告。报告显示,虽然过去近30年时间,我国在控制心血管病疾病负担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但我国各类心血管病负担存在巨大地区差异。【文件下载】心血管病负担区域差异显著总心血管病负担最高的省级行政区为西藏(10344人年/10万),其次是新疆、青海、黑龙江和贵州,年龄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均高于7000人年/10万。杨进刚阜外2023-08-28 12:16:48
0000真实世界研究有缺陷,临床试验要改革!四大学术组织联合发表声明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世界心脏联合会(WHF)联合发表声明,称随机试验是评估疗效的基石,但在过去25年中,由于费用过于昂贵和成本过高及管理规则繁复,这使得开展试验异常困难,令人望而却步,不可持续,应作出改变。声明题为“随机试验应适应21世纪”,并同期在线发表在EHJ、Circulation、JACC和GlobalHeart四本杂志上。【国内最大宗心脏移植病例报告】阜外医院10年数据汇总:5年随访生存率近90%
阜外心血病医院史立英、黄洁和胡盛寿等通过观察10年内400余例心脏移植患者生存情况发现,在国人心脏移植受体以心肌病为主要病因、供体以男性为主的情况下,受体性别对于心脏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的发生以及中期生存的影响不明显。研究还发现,在阜外心脏移植中心,女性受体和男性受体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达89.1%和88.5%,均远高于2013年国际心肺移植学会(ISHLT)报告中心脏移植术后5年生存率69%。。杨进刚阜外2023-07-30 11:16: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