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蒋雄京等18年2906例患者分析:动脉粥样硬化已成肾动脉狭窄主要病因
肾动脉狭窄常常“假装”是高血压,对肾脏和心脑血管造成严重危害。是什么原因导致国人肾动脉狭窄?20年前和如今病因有何变迁?
阜外医院蒋雄京团队通过分析该中心18年2906例患者的资料回答了上述问题。据悉,这项研究也是当前该领域样本量最大的研究了。
他们发现,18年来,导致肾动脉狭窄主要的还是“老三样”:肾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大动脉炎、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分别占比82.4%、11.9%和4.3%,余者1.4%为其他病因,如血栓形成、解剖异常等;但这“老三样”18年来占比变迁却较大。
研究显示,肾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肾动脉狭窄,从1999-2000年的50%逐渐增加到2015-2016年的85%;多发性大动脉炎在整体病因占比逐步降低,从31%降低到10%;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占比变化不是很大,波动在2.9%~6.5%。

注:AS:动脉粥样硬化;TA:多发性大动脉炎;FMD: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图1 1999-2016年阜外医院收治的肾动脉狭窄患者病因变化趋势
而且这三种病因的变化趋势,在肾动脉狭窄患者中,不论≤40岁还是>40岁,不论男或女,均是如此。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更老,肾功能更差,体重指数更大,舒张压更低。
具体到不同年龄患者组,>40岁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占比从早期的70%渐增到近些年的97%,而多发大动脉炎则从25%跌落到1%。
≤40岁者,早期多发性大动脉炎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是其主要病因,但随时间转移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渐增占比达10%,男性尤为显著。
研究者指出,对于≤40岁的男性肾动脉狭窄患者,不能忽视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那些吸烟、有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其他动脉硬化相关危险因素者。

图2 1999-2016年阜外医院收治的男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病因变化趋势
≤40岁女性患者则18年来病因变化不大,还是主打多发性大动脉炎。但在>40岁的女性,动脉粥样硬化这一病因逐增。

图3 1999-2016年阜外医院收治的女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病因变化趋势
国内其他研究也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国人肾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了。研究者指出,这种病因变迁或与国人生活方式变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以及血管造影的广泛应用相关。
至于多发性大动脉炎这种病因逐渐减少的原因,研究者认为,是近些年来诊断技术快速发展,使得多发性大动脉炎尽早得以改善,不像过去医疗条件差拖到晚期。
与西方国家肾动脉狭窄病因相比,有相同有相异。
相关研究显示,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动脉粥样硬化就是西方国家肾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其次是纤维肌性发育不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动脉粥样硬化这一病因占比逐增,到本世纪始约为90%。
这项研究分析了1999-01至2016-12在阜外医院确诊的2905例肾动脉狭窄患者,37.8%是女性。肾动脉狭窄通过血管造影确诊。
来源:Xiong HL, et al. Time trends regarding the etiology of renal artery stenosis: 18 years' experience from the China Cente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 Clin Hypertens. 2018; 1–8.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Nature首页报道中国大规模母婴队列研究:用“gigantic”来形容,预计入选50000个母婴组合,已收集160万个生物样本
近日,Nature在首页报道了中国首个大规模母婴队列研究。Nature用“gigantic”形容它,是因为这个项目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了入组数以万计的婴儿和孕产妇,还会采集这些入组个体的生物、环境、社会数据等。研究起始于6年前,目前已入组33000个母婴组合,预计到2020年,完成入组50000个母婴组合,今年,调查人员开始招募5000名外祖母参加这项研究,使研究跨越了几代人。杨进刚阜外2023-08-17 15:31:53
0000治疗高危房颤,左心耳封堵或优于新型抗凝药!
近期,中国、德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的学者联合开展的一项汇总分析表明,在高危房颤患者中,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相比,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可显著降低大出血风险,同时不增加缺血事件发生风险,总体上比较安全。尽管REVEAl研究在ESC上备受瞩目,默克放弃CETP抑制剂上市
今年ESC年会上,REVEAl研究结果备受瞩目。其CETP抑制剂Anacetrapib在30624例人三期临床达到一级终点。但近日,默克公司仍旧宣布放弃其上市申请。REVEAl研究显示,使用该药物4.1年令患者HDL增加104%,LDL降低18%,但是心血管事件绝对风险仅下降1%,相对风险下降9%。【ACC2018】被忽视的重要问题:CAMI研究揭示中国仅10%心梗患者呼叫急救车就诊
在美国心脏病学会2018年会(ACC2018)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进刚医生在主持壁报(Moderatedposter)环节报告,中国仅10%左右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使用急救医疗系统(EMS)至医院就诊。根据国际最新的研究,欧洲有些国家应用急救车就诊的患者比例能够达到90%。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的比例超过60%,新加坡和瑞典能达到50%。杨进刚阜外2023-08-15 08:40:3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