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汉院士述评(中国心血管研究发展机遇千载难逢,有七大优先发展主题)
5 医疗器械的国产化
我们需要寻找疾病发生的核心机制和关键干预靶点。这些机制和靶点将为全新一代的新药研制奠定基础,也是所有临床干预的靶标所在。
随着中国制造能力的提升,我们在心脏功能辅助装置和人工心脏等的研发方向将有可能赶超西方世界。
7 瓣膜病防治研究潜在核心科学问题
6 高血压病防治研究的潜在核心科学问题
无论是无创治疗领域,还是有创治疗领域,我们都比较缺失自己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需要加大探寻的力度。
第四,很少有自己的特色与高地:我们基本没有自己独有的大的科学计划。他认为重要的是找到重大科学问题。围绕重大科学问题的独立研究才能开创中国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未来。我们不能一味着眼于所谓的大领域、大科学,却没有抓住重大的核心科学问题。
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领域优先发展主题
4 先天性心脏病防治研究的潜在核心科学问题
寻找优化心肌细胞能量使用的药物可能是今后有希望的研究方向。
他指出,我们应该针对上述这些重大疾病防治的核心或者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工作: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
针对发病机制的防治策略缺乏足够的数据积累,所以该疾病的防治重点在于人工瓣膜的研发和介入技术的改进。
我们的战略举措则为:(1)强化基础研究;(2)创新至上;(3)自由探索与顶层设计并举;(4)加强创新文化建设;(5)以人为本;(6)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国在堵塞血管的介入治疗方向上,已经推进了相关冠状动脉介入生物医学工程学研发,但是对于稳定斑块药物和脂质调控药物的研发还是空白。而这些药物将拥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其研发工作应该成为我国今后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
5 肥厚型心肌病防治研究的潜在核心科学问题
1 心律失常防治研究的潜在核心科学问题
他认为研究的关口严重后移,应该把防治研究的重点放在一、二级预防层面,而不是三级预防层面。
肥厚型心肌病主要源自于遗传缺陷。目前,相当一部分的致病基因已经被识别出来。今后的重点可能是基于这些分子的共性机制的发现、共同干预靶点的发掘和基于这些缺陷基因、机制和靶点的精准医疗。
他还指出,一些研究偏离重大科学问题,缺乏对心血管疾病领域的源头性、根本性、奠基性、带动全局性和具有普遍性的重大科学问题的认知和鉴别,一些研究没有触及重大科学问题。
2 心力衰竭防治研究的潜在核心科学问题
他指出,根据美国的成功经验,我们应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这些疾病的一级预防层面。
先天性心脏病主要起源于发育障碍,其主流基础病因是环境因素。寻找先天性心脏病的环境危险因素应该是先天性心脏病防治研究的重点所在。
心律失常分子遗传学领域的成就极大地启示了心律失常机制、诊断和特异性治疗研究。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1 一级预防研究
第三,基础与临床部分脱节:许多研究并非临床导向,未能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与挑战。一些研究完全停留在疾病人群以外,与人类疾病缺乏可靠的关联性。一些研究浅尝即止,不能完成整个链条,基本不能走到实际应用。
近日,同济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陈义汉院士为本刊撰写述评指出,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但是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我国医学研究优先发展的主题
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数量因为凋亡或者坏死而减少,因此干预心肌细胞增殖的技术(心肌细胞增生技术)将可能从靠近源头上改观心力衰竭患者的命运。
陈院士认为,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的难点,也是整个医学领域的巨大挑战。今天,我们已经来到了新的时期,我们已经有能力去实现医疗器械的国产化了。我们需要从现在做起。
发掘针对多个离子通道,或者心脏特异性,或者基础心脏病病理生理学导向性的新型药物大有前途。
陈义汉院士强调,中国心血管病防治的目标定位于立足基础;面向临床;面向转化;面向应用。我们的总体目标是经过十多年(到 2030 年)的努力,在一些方向点上甚至个别疾病上形成中国的特色和优势,为人类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缺乏对重大科学问题的认知和鉴别
中国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心血管疾病药物,这也部分造成了所谓的“看病贵”问题。这个现状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地位完全不相匹配,需要重点攻关。
2 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发
3 关键干预靶点的发掘
陈义汉院士还提出了我国医学研究优先发展的主题
对于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领域优先发展主题,陈院士强调: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病、肺栓塞、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等成为了常见和多发的疾病。
来源:陈义汉. 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机遇与挑战. 中国循环杂志,2019,33:1
细胞治疗可以替补坏死的心肌细胞,显然应该成为冠心病干预研究的战略方向。
高血压病研究领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继续积累数据和运用这些数据来实现高血压病的预警和早诊、早治可能是今后高血压病防治研究的发展方向。
4 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探寻
我们应该启动冠心病细胞治疗方向的全方位的研究工作。
随着对心脏起搏细胞认识的加深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缓慢心律失常的生物起搏治疗将会成为重要研究方向。
3 冠心病防治研究的潜在核心科学问题
中国移动医疗来到下一站!欧洲心脏杂志透露华为心脏研究后续大动作
近期,欧洲心脏杂志介绍了华为心脏研究的历程。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优化管理可概括为ABC路径:A.优化抗凝治疗防治脑卒中;B.症状管理,以患者为中心优化心律/率管理;C.心血管风险及合并疾病管理。目前对房颤患者的管理受限于房颤检出率低、治疗依从性差。杨进刚阜外2023-09-06 18:01:330000免疫应答率100%!陈薇院士团队柳叶刀报告全球首个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
5月22日,军事医学研究所陈薇院士等在《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了全球首个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108名健康成年志愿者接种疫苗后28天全部产生了明显的细胞免疫反应。杨进刚阜外2023-09-05 09:06:100000肉吃得多,糖尿病风险高!广东省医研究
广东省人民医院国际健康研究中心刘思敏、李杰等联合国内外学者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多吃红肉、加工肉类、禽肉和鸡蛋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而吃全谷物则会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用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可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可能是通过减轻肥胖相关炎症有关。常吃辣,还能防口咽部肿瘤!中国超50万居民分析
近年来,唇、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在我国有所抬头,咀嚼槟榔、HPV感染、吸烟及饮酒等都会增加风险,那么吃辣呢?近日,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一项最新结果表明,吃辣或与唇、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风险降低有关,而且这种获益独立于健康生活方式。研究显示,在考虑了多种潜在混杂因素后,唇、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随着吃辣的频率增加而降低。Circulation杂志在线发表院阜外医院唐熠达教授牵头CREATIVE研究:“新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安全有效
2月2日,Circulation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唐熠达教授牵头的CREATIVE研究结果,该研究完全由我国学者自行设计和完成。研究发现,对于冠脉介入后氯吡格雷低反应者,给予“常规三联治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西洛他唑”策略,在随访18个月后均可改善转归且安全。而“加倍剂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策略有获益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杨进刚阜外2023-08-14 12:50:5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