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万人追踪7年的慢性病研究显示:糖尿病每年使近50万国人死于心血管病
近期对全国10个地区近50万人追踪7年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发现,若以因果关系推算,中国每年有近50万心血管死亡由糖尿病所致,而且随着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未来导致的心血管病负担也会更重。
研究显示,较之无糖尿病者,糖尿病患者有1.5~2.5倍的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罹患风险。此外,就糖尿病增加的心血管死亡风险而言,女性要高于男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中在随访期间有5000例出血性脑卒中,通过分析也更为明确了糖尿病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研究发现,不论是已确诊的糖尿病,还是在研究中经筛查确诊的糖尿病,在校正年龄和性别后,均可小幅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就相关危险因素,研究同样发现,如果一个糖尿病患者,伴有吸烟、超重或肥胖、有高血压、不运动、糖尿病病程长等,其心血管病风险更会攀升。
而且,虽然那些已确诊糖尿病患者,当前吸烟饮酒少,但过去或多喜烟酒,且不爱运动;糖尿病患者,特别是经过筛查才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多超重或肥胖,伴有高血压。
糖尿病家族史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研究显示,较之无糖尿病者,糖尿病患者有家族史者多达4~6倍。那些纳入研究后经筛查才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也有2倍。
研究者认为,鉴于糖尿病对心血管的危害,和未诊断糖尿病患者的比例较高,应该考虑将糖尿病筛查作为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有效措施。此外,还需对人群加强生活方式等管理。
另外,研究者也与同期糖尿病流行病学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这项研究中对经筛查确诊的糖尿病分类有误,而且其中血脂相关数据缺如,这些均可能会低估糖尿病心血管病风险。
这项研究在2004-2008年共纳入488760位无心血管病史的社区居民,平均年龄为51岁。其中2.7%已确诊为糖尿病,另有2.7%经筛查为糖尿病。随访7年间,有7353人死于心血管病。
来源:Fiona Bragg, Liming Li, Ling Yang, et al. Risks and Population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in China: A Prospective Study of 0.5 Million Adults. PLoS Med, 2016, 13(7): e1002026.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都挺好》中苏大强的“作”是老年痴呆症;柳叶刀研究则称:控制9种因素可预防中国40%痴呆
《都挺好》电视剧中,患了老年痴呆症的苏大强,忘事,认不清身边的人,忘记回家的路,日常行为都不利索……而这些症状,只是老年痴呆症患者日常的缩影。据悉,全球有近5000人罹患痴呆症;到2050年,痴呆人数估计会增加到1.32亿。痴呆症包含了多种类型,如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症和帕金森性痴呆症等。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3:03:00
0000近期放支架,并非磁共振禁忌!AHA科学声明
6月30日,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科学声明,对心导管室介入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实践最新证据进行了总结,主要内容如下:1、心脏介入术前的空腹时间可大幅缩短,2小时后才做介入的患者可喝流质食物,6小时后做介入的患者可吃简餐(目前临床上一般建议手术前空腹一夜)。空腹与否应由介入医生考量,仅局部麻醉、无需镇静的患者可能不需要空腹,因为有上呼吸道保护性反射,没有误吸的危险因素。杨进刚阜外2023-09-17 12:26:26
0000支架治疗左主干病变,IVUS不可少!阜外医院近4000例患者分析
对于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和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指导进行介入治疗,哪个远期疗效更好?阜外医院乔树宾、刘圣文等对近4000例患者的分析表明,还是IVUS指导下的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疗效更佳、更安全。研究显示,随访3年,与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的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相比,IVUS指导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确定或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均更低。情绪激动为何让人心碎?湘雅二院学者提示有新机制
有研究发现,情绪激动是急性心梗第二常见的诱发因素。强烈的情绪激动,如悲伤、恐惧、沮丧、愤怒等可能与心律失常、心原性猝死和急性心梗有关。而近些年,神经心脏病学(neurocardiology)逐渐兴起,成为一门新起的学科,其主要目的是揭示脑与心脏之间的相互影响,即神经系统的改变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近期,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学者发表文章称,在应激性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神经系统改变影响了心脏。杨进刚阜外2023-09-06 17:55: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