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者称(心梗后心脏破裂不少见)
该研究提示,急性心梗住院前后早期猝死,心脏破裂占有较大比例。
图3 对比剂渗透可见左心室侧壁缺损
总之,尽快发现并施治对心脏破裂患者生存很关键,经胸超声心动图或对及时判断有所助益。正性肌力药、血管加压药物以及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液体疗法等都可在初始治疗派上用场。此外一些机械装置,如ECMO、IABP以及其他装置,都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直至行外科手术。
图1左心室造影可见对比剂渗入心肌
还有其他研究显示,如果患者年龄小或症状延迟,梗死面积小,或再灌注不成功,都有心脏破裂风险。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有研究利用心脏磁共振成像对比有心脏破裂倾向或有心包积液的患者和其它患者发现,即将发生心脏破裂患者症状延迟,其下壁或下侧壁出现透壁坏死也更为多见。此外,发生内壁血肿或血栓以及微血管梗阻的风险也增加。
有心脏破裂倾向的患者,多在非特异性心电图改变情况下主诉胸痛,还可发展为心包填塞和/或休克,最终导致心脏骤停。

这47例患者尽管导管室检查表明有多支病变,但之前并未出现相对应的冠心病症状;其中35例患者之前无相关病史。

他们表示,如果没有尸检或影像学证据,急性心梗时心原性猝死很容易被归咎为心肌死亡、顽固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或者肺栓塞等各种原因,而心脏破裂常常被忘到“爪哇国”了。
心脏破裂到底有多常见?一项对41例女性和112例男性急性心梗猝死患者进行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有47例(30.7%)患者发生心脏破裂,其中女性患者心脏破裂风险高于男性(60% vs 2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哪些心梗患者是心脏破裂高危人群?有研究显示,SYNTAX Score和SYNTAX Score II评分较高的STEMI患者,心肌破裂风险较高。

此外,心室游离壁破裂似乎有所下降,有单中心纵向研究显示,总体发生率为4%,但进一步分层研究显示,心室游离壁破裂的发生率从1977-1982年>4%,下降到2001-2006年的<2%。死亡率也从94%下降到75%。
来源:RhianE Davies, Ian C. Gilchrist.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of Post-MI Myocardial Rupture. ACC. Apr 16, 2018.
就心脏破裂时间,VALIANT研究中98例心原性猝死心梗患者,有40%由致命性心梗或心脏破裂所致。复发性心梗或心脏破裂多在急性心梗后早期发生,尤其在第一个月内多见,之后随时间推移而下降。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心导管插入过程中行左心室造影有助于明确心脏破裂(图1);此外标准经胸超声心动图偶然也可见心脏血肿(图2);CT扫描可很直观观察到破裂部位。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而患者接受PCI治疗,以及对心脏破裂患者行紧急手术,都可改善患者预后。
有幸的是,将患者快速转运到导管室并使用影像学手段检查能有机会发现即将破裂的心脏。
此外,还需要考虑的危险因素包括:首次心梗且无侧枝血流、前壁或外侧壁梗死、梗死面积、女性、大于70岁、持续性ST抬高、持续高血压、反复或持续性胸痛并伴有梗死扩展证据。
心脏破裂部位,有21例发生在前壁(45%),18例为后壁(38%)、4例为侧壁(9%),3例为心尖部(6%),右心室最少为1例(2%)。
“心梗后心脏破裂常常被归为罕见并发症,但实际上要比想象中更为常见。”近日有两位美国学者在ACC网站上发文说。
图2 伴有中度心包积液的右心室塌陷和心包内血肿
美国呼吁将高血压防控列为国家优先事项!提出社区是高血压防治主战场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数据,约半数美国成人患有高血压,但高血压的控制率降低,2017-2018年的血压控制率估计仅为43.7%,低于2013-2014年的53.8%。杨进刚阜外2023-09-10 10:35:14
0000夜间血压高更伤脑!美研究发现
近期一项哥伦比亚大学学者进行的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的夜间血压高可能会“伤”脑。研究者指出,夜间血压高似乎放大了高血压对脑血管健康以及认知能力的危害。不过,研究者也指出,这项研究仅纳入中老年人,或不适合推及在其他年龄段人群中。研究显示,在考虑了年龄之后,夜间血压高的高血压患者,其脑部白质病变会增加1倍以上。在脑室周围区域,白质病变平均为6cm3,而其他参与者为2.5cm3及更低。阜外医院起搏导线置入新方法,助力希氏束起搏!王浩和华伟等研究
希氏束起搏(HBP)因其起搏直接夺获心脏传导系统,保证正常的心脏激动顺序而备受关注。但希氏束起搏手术成功率低、希氏束夺获阈值偏高、心室感知低。哪些人需要补充叶酸?中国共识
一提补叶酸,很多人就会想到怀孕初期补,老年人预防脑卒中补,但是如何补充更规范?近期,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等多个学术组织发布了一份补充叶酸的多学科共识。共识推荐:1.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是评价临床叶酸缺乏或不足的特异性指标(Ⅰ类推荐,B级证据);2.血同型半胱氨酸是评价叶酸功能性缺乏的非特异性指标(Ⅱa类推荐,C级)。吃盐越少,获益越大!BMJ杂志133项研究汇总:长期限盐更有益
少吃点钠盐对血压的好处很明显。近日,一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少吃盐与血压降低的幅度呈剂量反应,而这对老年人和血压较高者影响更大。研究显示,24小时尿钠排泄量每减少50mmol,就与收缩压降低1.10mmHg和舒张压降低0.33mmHg相关。而且这种降低可以在高血压和无高血压患者中都可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