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保持7项心血管健康指标可预防62(心血管病)
研究还发现,随着理想指标数目的增加,发生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相对风险逐渐降低。与仅有0~2个指标的居民相比,具有3、4、5、6、7个理想指标的居民发生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风险分别降低17%、34%、45%、56%和76%(见图1)。

其中,这7项指标中,保持理想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20/80 mmHg)带来的心血管健康获益最大:可以预防33.0%~47.2%的冠心病和脑卒中。但遗憾的是,我国人群满足健康膳食标准中4项及以上比例仅为4.2%。

这7项评估心血管健康的指标由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包括吸烟、体重指数、体力活动、健康饮食四种健康行为,以及血压、总胆固醇、空腹血糖三种健康因素。

图1 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病的关系
近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在线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团队研究成果: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中,约62%的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归因于没有达到7项理想的心血管健康指标。(点击看原文)
该图提示:随访时间相同时,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数目越多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累积发病率越低;说明随着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数目的增加,发生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相对风险逐渐降低。(CVH:心血管健康)
作者认为,此项研究进一步强调了保持理想血压、健康膳食等心血管健康指标的重要性,突出了心血管疾病防治关口前移的重要意义,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提供了最新的中国人群证据。
来源:Han C, Liu F, Yang X. et al. 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incidence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Chinese adults: the China-PAR project. Sci China Life Sci, 2018; 61.
该研究应用在我国南北方15省市、城乡居民中开展的3项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共纳入9.4万人、最长随访跨度17年、新发冠心病和脑卒中事件3457例,基线和随访调查采取了统一的研究方案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研究采用的健康膳食定义结合了AHA国际标准和2016中国膳食指南的相关推荐,为促进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改善和心血管病防治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研究发现,如果上述7种指标都能保持,能够预防62.1%的心血管病发病风险,主要包括38.7%的冠心病和66.4%的脑卒中发病;可以避免60.5%的居民因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
中国围手术期血糖管理共识十大要点
围术期血糖管理对于减少血糖异常相关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改善手术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发布了《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的更新版。以下是其中十个要点:1.术前筛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有助于识别围术期高血糖相关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HbA1c≥6.5%即可诊断糖尿病。糖尿病患者HbA1c>8.5%建议考虑推迟择期手术。呼噜震天,要警惕糖尿病和冠心病
睡觉打鼾,不是什么好事儿。多项研究显示,鼾声一起,心血管代谢疾病也就来了,甚至心梗风险都明显增加。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对近50万人追踪10年发现,经常打鼾会增加男士12%的糖尿病风险,女士14%的糖尿病风险。胖人风险尤其高。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等对近万人研究发现,鼾声如雷,冠心病风险也高。研究显示,中位随访4.66年期间,不打鼾的人有1.6%得了冠心病,而打鼾的人有2.1%。少年体重超标,增高血压风险!Hypertension中国研究
既往研究表明,儿童期超重的人,成年后患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增加。因此,管理好儿童青少年的体重对于预防高血压是非常重要的。1月31日,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梁万年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军教授、董彬研究员等发表在Hypertension杂志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提示,少年时期(十多岁)可能是体重干预的关键时期,因为该时期体重从正常变成超重的人,往后患高血压的风险较高。高龄孕产妇心血管安全的四条建议
当下,我国将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但孕育的大门并不是畅通无阻的。计划生育政策始于1980年,照此推算,目前不少独生子女的年龄已经超过33岁,甚至35岁,属于高龄产妇行列。而高龄产妇由于各项身体条件的变化,容易在妊娠期间以及产后出现各种心血管问题。关注高龄产妇的心血管变化问题,能够更好的保护高龄产妇,确保其孕期、产后的心血管安全。杨进刚阜外2023-07-29 10:52:03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