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孕产妇心血管安全的四条建议
发生过先兆子痫、早产、有巨大胎儿史的女性将来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较高。了解这些孕产史有助于评估心血管风险。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和压力大的生活方式。因此要在孕前就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使血压、血糖、血脂达标,改善生活方式,减缓生活节奏。
对于患有心脏病的女性来讲,怀孕不仅仅影响母体而且对胎儿的心脏系统也会产生影响。这样的孕妇更应该重视孕检,要按时应用超声检查评估母体和胎儿的心脏系统是否正常。
4、关注女性心血管病的特殊性
【我国每年人工流产手术1300万例】流产者心梗风险增加13%,脑卒中风险增加16%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5》就是这样一本书。
2、孕检时注意评估心血管情况
北京越来越多的夫妇生不出孩子:不孕症发病率40年涨10倍
来源:US news heart
当下,我国将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但孕育的大门并不是畅通无阻的。计划生育政策始于1980年,照此推算,目前不少独生子女的年龄已经超过33岁,甚至35岁,属于高龄产妇行列。

3、不良孕产史有助于预测未来心血管病风险
而高龄产妇由于各项身体条件的变化,容易在妊娠期间以及产后出现各种心血管问题。关注高龄产妇的心血管变化问题,能够更好的保护高龄产妇,确保其孕期、产后的心血管安全。
今后应该开展更多关注女性心血管病的临床研究,为女性心血管病患者提供“量身定做”的治疗方案。
一直以来,大量心血管病学研究仅关注了男性患者,然而男性与女性心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学等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与性染色体基因表达及后天的性激素分泌有关。
1、孕前、孕后有效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流产、死产增加冠心病风险
【一生可能只见一次的病例】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
美建议所有成人均需抑郁症筛查,尤其要重视孕产妇
US news heart网站对确保高龄产妇孕产期心血管安全的提出了四条重要建议。
血压越高,危害越大!中国高血压调查新分析
中国高血压调查显示,我国≥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人数估计有2.45亿。近日,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王增武教授等基于该研究的最新分析发现,≥35岁中国高血压患者中,无症状左心室肥厚、微量白蛋白尿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非常普遍。经过加权,脉压差大(≥65岁老年人,脉压差≥60mmHg)的患病率为22.1%、左室肥厚为28.9%、微量白蛋白尿23.1%、慢性肾脏疾病为6.4%,踝臂指数异常6.2%。杨进刚阜外2023-09-21 09:40:58
0000阜外医院姚焰等在JAHA撰文称:消融治疗难治性血管迷走性晕厥长期效果好
对于难治性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姚焰、孙巍等另辟蹊径,他们在JAHA杂志上报告,对左心房的自主神经节(GP)进行消融,可有效改善迷走神经功能,减少晕厥发生的疗效能持续12个月以上。本研究中的57例难治性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中,10例患者采用高频电刺激GP消融,47例患者采用解剖学引导的GP消融。护佑母婴健康,孕前应保持“生命八要素”!美国心脏协会声明
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0:45:44
0001强化降压不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内科学年鉴杂志Meta分析
强化降压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但也有临床医生观察到,有些患者在强化降压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低血压、晕厥、摔倒等情况,因此担心强化降压会导致体位性低血压。9月10日,《内科学年鉴》杂志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强化降压治疗不仅不会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反而会降低体位性低血压风险。冠心病血脂悖论,或因营养不良!广东省医刘勇等4万余人队列研究
“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应当越低越好越好?但既往研究发现,基线低水平LDL-C和不良预后相关,即所谓的胆固醇悖论悖论(cholesterolparad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