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2018(三种低剂量降压复合制剂降压效果好)
研究显示,试验6个月时,服用这种三类药物复合制剂的患者,有68%血压达标,而接受普通降压治疗的对照组中仅44%达标,而且后者在试验早期达标率更低。这意味着,前者降低了53%的高血压风险。
来源:Low-dose 'triple pill' lowers blood pressure more than usual car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March 12, 2018.
这项研究共纳入700例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56岁,平均血压为154/90 mmHg,32%的受试者有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血压140/90 mmHg为达标,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者为130/80 mmHg。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研究者指出,很多国家的高血压指南并不推荐所有患者均在起始治疗时联合治疗,而他们的研究提示,应该重新考虑一下这一推荐。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据悉,这项试验的后续研究正在展开,一是明确医患双方对这种复合三联制剂的看法;二是评估这种降压药物的成本效益比。
其中,三联复合制剂组的血压平均降低了8.7 mmHg,而普通治疗组降低了4.5 mmHg。
这一复合制剂包括20 mg替米沙坦、2.5 mg氨氯地平和12.5 mg氯噻酮。
三联复合制剂组安全性也较好,因不良反应而需改变治疗的比例也较低(6.6% vs 6.8%)。
而且复合制剂在患者依从性上也很占优:半年时,三联复合制剂组有83%的患者仍接受治疗,而普通治疗组至少接受两种降压治疗药物的患者中仅有1/3在坚持服药。
ACC2018上发布的TRIUMPH试验表明,三种低剂量降压复合制剂降压效果显著优于当前普通降压治疗药物。
Lancet刊登51例患者随机研究:“治愈”的扩心病患者能否停药?
阜外医院张健等曾发表一项研究称,对于高血压心衰患者,如果给予标准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可以是三成患者“治愈”。即: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左室明显缩小。但问题是,这些看起来已和正常人类似的患者,能否停药?最近,Lancet一项随机研究仅仅入选了51个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尝试回答了这个问题。【病例报告】换了降压药后,脸怎么肿了?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朱爱军、姚丹艳等曾遇到这样一位老先生:住院几天后,唇部和脸部就肿胀了。79岁的他,是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住的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7年,一直服用依那普利10mg,1次/d,未规律测血压。脑梗死病史7年,胃窦炎病史多年,未服药。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有青霉素皮试阳性、头孢菌素类致面部浮肿过敏史。宁光等新研究提示,我国有4.5亿人为代谢综合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中国成人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已达33.9%,估计中国有4.5亿人为代谢综合征。之前,该团队的另一项研究则发现,成人糖尿病患者数量估计超过1亿,已达“警戒级别”。磁共振或许重新定义心衰!正常心肌<80%死亡风险高
心衰,从伴有心衰风险到发展为终末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就此将心衰分为A~D四个阶段。在美国,10年内有多达800万心衰患者,其医疗费用突出在有症状的C阶段和D阶段,但是无症状结构异常的患者可能是有症状患者数量的两倍。对于那些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是从A阶段过渡到B阶段的标志。主动脉瓣置换术前,怎样评估?阜外医院吴永健等文章
八成以上主动脉瓣狭窄属于退行性病变。对于这类病变,主动脉瓣膜置换是唯一病因治疗方式,包括外科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但是,瓣膜狭窄也不仅仅是瓣的问题,主动脉瓣狭窄会导致瓣膜本身之外的心脏损害。如何更好掌握患者干预时间和手术策略,提高远期治疗效果?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孟真在我刊指出,目前对主动脉狭窄患者术前心脏损害评估重视不够,而心脏本身改变与患者的预后强烈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