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29

(病例报告,换了降压药后,脸怎么肿了)

杨进刚阜外杨进刚阜外2023-08-12 16:41:28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作者介绍说,血管源性水肿为Ⅰ型变态反应,可由药物、食物、吸入物或物理刺激等因素引起。

就本例患者而言,发生过敏反应前,饮食规律,也无吸入物及其他物理等刺激,治疗方面也仅加服氨氯地平,而停用后,患者唇面部肿胀消退,因此血管源性水肿“很可能”为氨氯地平所致。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7年,一直服用依那普利10 mg,1 次/d,未规律测血压。脑梗死病史7 年,胃窦炎病史多年,未服药。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有青霉素皮试阳性、头孢菌素类致面部浮肿过敏史。

79岁的他,是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住的院。

但当晚,患者右面部突发肿胀,次日右面部及上唇均均质性肿胀,色粉红,无波动感,口内无牙龈肿胀不适,口腔科会诊考虑血管源性水肿,遂停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其余治疗不变,2 d 后肿胀自行消退。

入院后,给予其抗感染、改善心肌代谢治疗,降压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入院10天后,患者血压一直在160/90 mmHg左右波动,遂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压,其余治疗不变。

苯磺酸氨氯地平这种长效钙拮抗剂广泛用于各类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潮红、疲劳、水肿、眩晕、头痛、腹痛、恶心、心悸和嗜睡,而血管源性水肿罕见。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欢迎购买《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

推测其机制,可能与刺激缓激肽和一氧化氮的生成有关。此外,本患者有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过敏史,也可能与患者的特异体质有关,如可能存在C1 酯酶抑制剂基因缺陷等。

在ALLHAT 研究的9 048 例受试对象中,仅有3例发生血管源性水肿。

之后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加量,并陆续加用呋噻米、螺内酯,血压控制150/80 mmHg 左右。直至病情稳定出院,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来源:姚丹艳,姜玲海,朱爱军. 苯磺酸氨氯地平致血管源性水肿一例.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 97.

该书最大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在阜外医院心内科工作了 58 年。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朱爱军、姚丹艳等曾遇到这样一位老先生:住院几天后,唇部和脸部就肿胀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