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置换术前(怎样评估,阜外医院吴永健等文章)
这一分期将心脏损害分为五期: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孟真在我刊指出,目前对主动脉狭窄患者术前心脏损害评估重视不够,而心脏本身改变与患者的预后强烈相关。
4期:右心室损害,指中度至重度右心室功能不全。
(3)目前分期系统仅纳入少量的超声心动图参数;
这一分期系统最初被应用于分析参加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研究——PARTNER 2A 和 2B研究的 1 661 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另外还有研究显示出这一分期系统的其他用处,比如有助于识别需要干预的无症状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以及优化目前评分系统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风险分层。
(6)心脏损害分期系统应与反映患者一般状况与合并症的其他指标有机结合,以更加全面地提高对患者的风险评估效力。
患者如果同时满足多个分期,按其满足的最高分期划分。
1 期:左心室损害,包括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质量分数:女性 >95 g/m2,男性 >115 g/m2)、严重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E/e’> 14)、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LVEF<50%);
结果显示,无论外科还是介入置换瓣膜,术前心脏损害分期均对术后1年全因死亡具有预测作用,术前心脏损害分期都对术后 1 年全因死亡具有预测作用,患者术前心脏损害分期每增加 1 期,患者 1 年死亡风险增加 45%。
但是,目前的评价指标比如STS-PROM 评分、EuroSCORE II 评分及虚弱评分,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合并症,均对患者本身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关注较少。
3 期:肺动脉血管和三尖瓣损害,包括收缩期肺动脉高压 [ 收缩期肺动脉压(PAP)≥ 60 mmHg]、中度至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
0 期:未检测到主动脉瓣膜外的心脏损害;
作者就此介绍了2017年Généreux等提出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心脏损害分期,这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评估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心脏损害的分期系统。
但是,瓣膜狭窄也不仅仅是瓣的问题,主动脉瓣狭窄会导致瓣膜本身之外的心脏损害。如何更好掌握患者干预时间和手术策略,提高远期治疗效果?
(1)缺乏更严谨的临床对照研究验证这一系统的作用;
(4)仅评价心脏宏观结构与功能变化,未涉及微观病理学改变,有研究显示心肌纤维化、心肌淀粉样变也会影响患者预后;
2 期:左心房或二尖瓣损害,包括左心房增大(>34 ml/m2)、心房颤动、中度至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不过作者也指出,这一心脏损害分期系统局限性也较为明显:
八成以上主动脉瓣狭窄属于退行性病变。对于这类病变,主动脉瓣膜置换是唯一病因治疗方式,包括外科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
(5)对主动脉瓣狭窄病理过程中心脏神经电活动、内分泌活动及炎症指标变化关注不足。
作者还指出,中国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异,如二叶式主动脉瓣较为普遍,因此需提出适合中国患者的评估方案。
(2)该分期系统依据病理生理学的压力传导过程,然而目前的证据显示,这一过程的因果关系并不完全成立;
2.8万人随访10年,中国首个鸡蛋与心血管病相关性研究未发现每天一个鸡蛋有危害,反而可降低中风危险
鸡蛋营养丰富,但其中的胆固醇含量令人担忧。每个鸡蛋大概含141–234毫克胆固醇。近期,中国一项研究对2.8万名没有心血管疾病人群进行了近10年的随访发现,每天一个鸡蛋不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研究组同期进行了超过160万人的Meta分析发现,每天一个鸡蛋似乎可降低9%的中风危险。作者认为,该研究支持将鸡蛋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杨进刚阜外2023-08-16 09:40:19
0000搭建交流平台!《中国循环杂志》和《欧洲心脏杂志》联合举办中国优秀研究中心推介会议
9月2日,在法国巴黎举办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2019)上,《中国循环杂志》和《欧洲心脏杂志》联合举办了专家讨论会。会议的目的是推荐中国的心血管卓越中心,参加推荐的中心将在《欧洲心脏杂志》的CardioPulse栏目进行介绍。《欧洲心脏杂志》总编ThomasF.Lüscher表示,中国科学研究发展很快,高水平研究越来越多,他也欢迎中国的研究者关注《欧洲心脏杂志》系列期刊。杨进刚阜外2023-08-28 14:42:06
0000一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报告,却并非他汀引起!
肌肉疼痛、肌肉无力和酱油色尿,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典型的临床三联征。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李彬、刘文豪就遇见这样一位患者,不过不是他汀类药物“惹的祸”。患者为71岁的男性,因“周身酸痛3天、血尿1天”就诊。该患者无其他疾病史、过敏史、外伤史及手术史,只高血压病史5年,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qd,高脂血症5年,未治。荷兰研究显示,甲状腺素水平高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风险高
之前发表于Ciruculation上的一项对1万余人随访9年的研究显示,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高值者心原性猝死风险增加。近期,对于这部分甲状腺激素水平较高者又从荷兰传来坏消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也高。荷兰学者认为,要想降低冠心病和卒中等的发生发展,就要关注更多的可改善因素,而他们的研究显示,甲状腺素水平就是其中之一。老年女士“日行一万步”可能没必要!JAMA子刊研究称,每天7500步最合适,快走或慢走都行
时下注重健康的人越来越多,“日行一万步”似乎成为很重要的运动目标之一。但是,“日行一万步”有没有科学根据?每天走多少步最合适?近日,美国布莱姆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在JAMA内科学子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对于老年女士来说,每天大约走4400步就有好处,每天7500步左右时最好。该研究还显示,快走和慢走与死亡并无关联,即快走或慢走都无所谓,只有步数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