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报告(却并非他汀引起)
血清肌酸激酶被认为是诊断横纹肌溶解的最特异的指标,通常血清肌酸激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 5~10倍,并伴有显著的肌肉疼痛和酱油色尿可诊断为横纹肌溶解。而本例患者入院时肌酸激酶在正常值200倍以上,较为少见。
此外,作者还特别指出,对于使用钙拮抗剂类药物降低血压同时加用贝特类药物控制血脂时,也应注意患者肌肉症状。
有研究显示,替米沙坦可以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PPARβ),导致血清肌酸激酶升高。
作者指出,临床上他汀类药物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相关报告较多,而贝特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较少。
该患者无其他疾病史、过敏史、外伤史及手术史,只高血压病史5年,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 qd,高脂血症5年,未治。
肌肉疼痛、肌肉无力和酱油色尿,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典型的临床三联征。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李彬、刘文豪就遇见这样一位患者,不过不是他汀类药物“惹的祸”。
对于急性肾损伤,作者指出,有研究发现血清肌酸激酶浓度>5 000 IU/L的患者要密切监测,因其急性肾损伤发生可能性大。
此外,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半数在3周内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但还有部分患者出现症状时间较晚,这部分患者尤其值得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发病迅速。经分析,患者服用的替米沙坦、硝苯地平有“火上浇油”的作用。
患者为71岁的男性,因“周身酸痛3天、血尿1天”就诊。
而硝苯地平,和苯扎贝特均通过细胞色素CYP3A4酶系统代谢,从而减少苯扎贝特代谢率,使其体内血药浓度增加,进而增加横纹肌溶解发生风险。
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急性肾损伤,高血压2级,高脂血症。经治疗,患者病情逐渐缓解,入院第2天后血尿消失,血清肌酸激酶逐渐下降。约半个月后出院。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由于血压控制不良,之后1个月就诊于社区医院,不断调整降压药物种类:停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改服缬沙坦片40 mg qd,之后加量到缬沙坦片80 mg,又换回硝苯地平控释片,又改为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 62.5 mg qd,最终开始改服替米沙坦 40 mg qd,苯扎贝特400 mg tid。
作者强调,当患者是高龄、女性、肾脏或肝脏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既往肌痛病史或血清肌酸激酶浓度升高史、多种降脂药物联合使用时,应该注意监测患者的肌酸激酶和肌酐。
之后第9日,晨起自行加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 qd,当日夜间出现双下肢肌肉酸痛,按压后明显。2日后,晨起肌肉疼痛明显加重并发展至四肢酸痛伴无力,不能自由活动,同日下午出现酱油色尿伴有泡沫,未诉明显尿痛。遂前往医院就诊。
来源:刘文豪, 李彬. 苯扎贝特致严重急性横纹肌溶解一例.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828-829.
之前有研究显示,单独使用贝特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 2.82/10 000。
查体心肺听诊阴性,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尿素氮 14.72 mmol/L,肌酐146.07μmol/L,肌酸激酶38 031U/L,肌酸激酶同工酶726.4 U/L,甘油三酯2.0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71 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4 mmol/L,肌钙蛋白 I、B型利钠肽均在正常范围。
河北医大二医傅向华等发现,桡动脉介入治疗时桡动脉痉挛率达75%,硝酸甘油可有效缓解痉挛
桡动脉痉挛是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穿刺和导丝导管上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可引起穿刺失败、前臂疼痛、内膜损伤。据报道,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可达20.0%~51.3%。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傅向华、毕希乐等人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发现,在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过程中,桡动脉痉挛发生率高达75%,而硝酸甘油这一扩血管药物可有效缓解桡动脉痉挛。成人每周最多喝酒10杯!澳大利亚最新指南草案:青少年不能喝
12月16日,澳大利亚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理事会(NHMRC)颁发了最新的《澳大利亚减少饮酒健康风险指南》草案,公众咨询持续到2020年2月24日。这份指南建议,为了健康着想,对于健康的男士和女士每周饮酒不能超10杯,每天不能超4杯。新指南也是对2009版指南的更新,而2009版指南建议每周最多饮14杯。这里的杯,指的是标准杯,具体见下:杨进刚阜外2023-08-31 12:12:160000Circulation杂志刊登华人学者抗心律失常药物新分类:共八类,他汀被列为上游靶向调节剂
今年是MilesVaughanWilliams(1918–2016)诞辰100周年,我们现在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方法就是这位提出来的,所以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也叫VaughanWilliams分类法。近期,牛津大学华人学者雷鸣在Circulation杂志上发表文章,在原分类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加详细、准确、更系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包括8大类32种药物。干预左主干分叉病变后,应常规评估生理性残余缺血!欧洲心脏杂志在线发表阜外医院徐波、窦克非团队研究
5月16日,欧洲心脏杂志在线发表了阜外医院徐波教授研究团队针对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最新研究成果[1]。该研究的目的是使用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以判断左主干(LM)分叉病变冠脉介入治疗(PCI)后生理性残余缺血的预后意义。μQFR是全球首个融入了人工智能辅助分析和分叉病变分析模式的计算冠脉生理学快速分析系统,且支持单体位快速分析杨进刚阜外2023-10-03 09:42: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