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称(生物瓣尽管不需抗凝,但15年死亡率明显高于机械瓣)
11月9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却发现,在相对年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中,机械瓣带来的长期生存获益大于生物瓣。
具体来说,70岁以前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以及55岁以前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从机械瓣中获益更大。
来源:Andrew B. Goldstone, Peter Chiu, Michael Baiocchi, et al. Mechanical or Biologic Prostheses for Aortic-Valve and Mitral-Valve Replacement. N Engl JMed 2017; 377:1847-1857.
换生物瓣的患者再次手术的发生率高于换机械瓣的患者,但后者的出血累积发生率高于前者。换机械瓣的患者终身需要服用抗凝药物,而换生物瓣的患者大约10~15年需要再次换瓣。
在45~54岁接受主动脉瓣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中,生物瓣组的15年死亡率明显高于机械瓣组(30.6% vs. 26.4%);同样,在40~49岁(44.1% vs. 27.1%)以及50~69岁(50.0% vs. 45.3%)接受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中,生物瓣组的1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机械瓣组。
这项研究分析了加利福尼亚州1996-2013年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数据,发现在此期间,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中生物瓣的使用率分别从11.5%、16.8%升至51.6%、53.7%。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欢迎购买《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
目前的美国指南建议,对于50~70岁的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瓣膜病患者,在行瓣膜置换术时既可以选择机械瓣,也可以选择生物瓣。近年来,尽管证据尚缺乏,但临床上越来越钟爱生物瓣。
该书最大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在阜外医院心内科工作了 58 年。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饮酒伤脑!Nature子刊研究
滴酒不沾最好。近日一项美国研究发现,即使少到中量饮酒也会伤脑,与脑容量减少有关。而且,饮酒越多伤害越甚。以一位50岁者为例,每日饮酒1个单位(约半杯啤酒)到两个单位(568ml啤酒或一杯葡萄酒),对大脑的影响就如衰老2年。同样的年龄如果每天饮用2~3个酒精单位的酒,则如大脑老化3.5年。这项研究共对英国生物银行36678位健康中老年人进行分析。向“精准”PCI治疗迈进!阜外医院窦克非、徐波团队JACC介入子刊发表FAVOR III China功能性完全血运重建亚组分析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窦克非、徐波团队代表FAVORIIIChina团队,在JACC心血管介入子刊发表研究称,术前基于定量血流分数(QFR)指导靶血管精准选择,不仅可提高术后实现功能性完全血运重建患者比例,还能进一步改善术后已实现功能性完全血运重建患者的预后[1]。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2:11:15
0000北大人民医院学者研究称,≥75岁患者不停跳搭桥术也有较好疗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国栋等报道,即便对于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非体外循环)施行心脏搭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能获得较理想的疗效和较高的中远期生存率。该研究团队报告的233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率为6.44%(15例)。平均随访7.75年,121例随访生存者术后1、3、5、8、10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99%、87.55%、85.31%、68.93%、56.70%。不论哪类房颤,消融均优于药物!CABANA研究新分析
一项基于CABANA研究的新分析提示,对于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效果均优于药物治疗。5年随访期间,在上述三类房颤患者中,与仅接受药物治疗者相比,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死亡、致残性中风、严重出血、心脏骤停)的风险分别降低19%、17%、7%,首次房颤复发风险分别降低51%、47%、36%,症状、生活质量也均显著改善。胃肠功能不好,也增中风危险!美国研究
有研究显示,各类脑血管病患者中有60%以上合并胃肠道疾病(包括幽门螺旋杆菌阳性),那么胃肠道疾病与脑卒中间有什么关系?近日,一项在百万人群中进行的美国研究显示,胃病、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炎症性胃肠道疾病及感染性胃肠道疾病均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而胃肠道肿瘤及肛门、直肠疾病与缺血性脑卒中无关。为什么胃肠道疾病会增加脑卒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