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称(不停跳搭桥患者5年后死亡率较高)
Engl J Med, 2017, 377: 692-693.
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再次血管重建和再次搭桥的次要终点在两组无差异。
三项研究均发现非体外循环会导致不完全血运重建,研究者表示,这或许是影响这类患者生存的主要原因。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欢迎购买《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
尽管术者的手术量和手术经验增加,CORONARY研究和GOPCABE研究结果仍显示非体外循环搭桥30天和1年预后无优势。
随后的CORONARY研究则要求术者必须有超过2年的非体外循环搭桥的经验,手术病例超过100例,而GOPCABE研究中,术者的非体外循环搭桥的病例达322例。
ROOBY-FS研究显示,非体外循环搭桥的5年死亡率显著高于体外循环组(15.3% vs 11.9%)。
研究者表示,临床实践中他会更多的选择体外循环搭桥,但是放弃非体外循环搭桥还为时过早。低危患者可实施体外循环搭桥,而年老体弱、主动脉钙化的患者还是要应用非体外循环搭桥。
基于该研究结果,研究者称,非体外循环搭桥与体外循环搭桥相比无优势,但一些特殊情况下不得不用非体外循环搭桥,比如主动脉广泛钙化患者,应用非体外循环可降低主动脉血栓风险或卒中。此外,肝移植患者和体弱的老年患者也可能得益于非体外循环搭桥。
coronary-artery bypass. N Engl J Med, 2017, 377: 623-632.
该书最大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在阜外医院心内科工作了 58 年。
克利夫兰诊所Eugene
早在2009年,ROOBY研究显示体外循环搭桥和非体外循环的30天临床预后无差异。当时引起争议,因为术者经验不足,仅50例,而且患者为低危患者,多为男性。
非体外循环组的全因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再次血管重建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31.0% vs 27.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B, Wagner TH, et al. Five-year outcomes after on-pump and off-pump
Blackstone等在同期述评中指出,是时候停止体外循环搭桥和非体外循环搭桥哪个更好的争论了, 而应把重点放在那些患者会从中获益。STS评分超过3%的患者似乎从非体外循环搭桥术中获益明显, 而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接受非体外循环搭桥的中风风险较低。
[2] Blackstone EH,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ROOBY-FS研究,与体外循环搭桥相比,非体外循环(不停跳)搭桥的5年的全因死亡的绝对风险升高3.3%。
Sabik III JF. Changing the discussion about on-pump versus off-pump CABG. N
[1]Shroyer AL, Hattler
阜外医院袁晋青等研究称,Lp(a)是三支病变患者预后判断标记物
如何让心血管病不再犯?除了考虑“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需考虑什么因素?近日,阜外医院袁晋青等对不同治疗策略的6175例三支病变冠心病患者中位随访6.2年发现,就不同治疗策略的三支病变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Lp(a)]水平高者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高。进一步分析认为,血Lp(a)水平是三支病变冠心病患者潜在的危险分层生物标志物及预后判断因素。杨进刚阜外2023-08-31 15:01:48
0000房颤初始治疗,消融明显优于药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期两项随机研究
杨进刚阜外2023-09-11 11:46:44
0000丹麦研究称,年轻糖尿病心脏死亡风险增7倍
根据丹麦大规模的全国性研究数据,儿童及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比非糖尿病的同龄人高出7倍。本研究中,十年间死亡的14294人中有5%人患有糖尿病,其中70%患有1型糖尿病,30%患有2型糖尿病。研究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为235/10万人年,而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者(51/10万人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病,230例(34%)死于心脏病。17%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源性猝死。【杨杰孚解读欧洲指南】“及时治疗”:急性心衰治疗的新理念
2015年5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力衰竭委员会、欧洲急诊学会等联合发布了《急性心力衰竭入院前及院内早期管理的建议》。北杨杰孚教授针对该建议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他认为该建议实用性强,可为我国临床医生和相关护理人员提供急性心衰早期处理的指导。该建议首先指出大部分急性心衰为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多表现为伴随血压显著增高的突发呼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