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称(不停跳搭桥患者5年后死亡率较高)
ROOBY-FS研究显示,非体外循环搭桥的5年死亡率显著高于体外循环组(15.3% vs 11.9%)。
该书最大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在阜外医院心内科工作了 58 年。
尽管术者的手术量和手术经验增加,CORONARY研究和GOPCABE研究结果仍显示非体外循环搭桥30天和1年预后无优势。
欢迎购买《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ROOBY-FS研究,与体外循环搭桥相比,非体外循环(不停跳)搭桥的5年的全因死亡的绝对风险升高3.3%。
B, Wagner TH, et al. Five-year outcomes after on-pump and off-pump
研究者表示,临床实践中他会更多的选择体外循环搭桥,但是放弃非体外循环搭桥还为时过早。低危患者可实施体外循环搭桥,而年老体弱、主动脉钙化的患者还是要应用非体外循环搭桥。
克利夫兰诊所Eugene
三项研究均发现非体外循环会导致不完全血运重建,研究者表示,这或许是影响这类患者生存的主要原因。
Blackstone等在同期述评中指出,是时候停止体外循环搭桥和非体外循环搭桥哪个更好的争论了, 而应把重点放在那些患者会从中获益。STS评分超过3%的患者似乎从非体外循环搭桥术中获益明显, 而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接受非体外循环搭桥的中风风险较低。
coronary-artery bypass. N Engl J Med, 2017, 377: 623-632.
Sabik III JF. Changing the discussion about on-pump versus off-pump CABG. N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早在2009年,ROOBY研究显示体外循环搭桥和非体外循环的30天临床预后无差异。当时引起争议,因为术者经验不足,仅50例,而且患者为低危患者,多为男性。
基于该研究结果,研究者称,非体外循环搭桥与体外循环搭桥相比无优势,但一些特殊情况下不得不用非体外循环搭桥,比如主动脉广泛钙化患者,应用非体外循环可降低主动脉血栓风险或卒中。此外,肝移植患者和体弱的老年患者也可能得益于非体外循环搭桥。
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再次血管重建和再次搭桥的次要终点在两组无差异。
随后的CORONARY研究则要求术者必须有超过2年的非体外循环搭桥的经验,手术病例超过100例,而GOPCABE研究中,术者的非体外循环搭桥的病例达322例。
[2] Blackstone EH,
[1]Shroyer AL, Hattler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非体外循环组的全因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再次血管重建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31.0% vs 27.1%)。
Engl J Med, 2017, 377: 692-693.
肥胖、吸烟和饮酒,推高中国男士血压!王继光等Nature子刊述评
近日,上海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等在Nature子刊发表述评文章,指出在过去30年,中国高血压患病率大幅上升,目前约有四分之一的中国成年人患有高血压,这一增长主要归因于普通人群的预期寿命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年轻人和中年人高血压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杨进刚阜外2023-10-02 08:06:180000食品价格决定健康:这两种吃的价格一升一降可挽救50万人
时值两会,如果以下这条新闻委员们能参考一下,或能带给国人巨大心血管获益:给蔬菜水果谷物的价格下调10%,然后把含糖饮料的价格再上调10%。其实这是美国学者近期在美国心脏协会(AHA)流行病学/生活方式2016年会上报告的一项研究,他们发现,如果上上下下这么一调价格,对于美国将会在2035年前降低51.5万心血管死亡,预防67.5万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王增武:医生、出租车司机和厨师等易患高血压
近期,阜外医院王增武教授等撰文,指出从事某些职业的人易患高血压,医护人员和教师的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因为职业性紧张、轮班或夜班工作、超时工作、高温及噪声等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文中指出,医护人员是特殊的职业群体,社会对其期望值很高,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责任重、经常值夜班、饮食睡眠不规律,多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晋升机制和学术追求也使得医护人员长期面临较大的科研压力。糖友少睡或多睡,均不好!上海学者研究
既往一些研究表明,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不好。11月16日,上海学者发表的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的新研究进一步发现,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与心血管病和死亡风险增加独立相关。阜外医院心律与影像团队合作研究发现:核磁共振有助预测心肌病患者猝死风险
近期,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姚焰、樊晓寒等联合磁共振影像科赵世华和陆敏杰团队发现,对于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如果存在心脏核磁共振显示较高比例延迟强化,患者的猝死风险较高。而且,延迟强化结合其他临床因素做出的评分系统(ESTIMATED评分),能更好预测猝死风险。该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加拿大心脏病杂志(CanadianJournalofCardiolog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