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病研究(男士入睡困难,糖尿病风险增63)
存在睡眠问题的人即便服用助眠药物,其糖尿病患病风险仍然较高。服用助眠药物的女士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42%,说明药物助眠并未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
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市项目点的一项分析也发现,入睡困难、容易早醒、经常打鼾者的糖尿病风险增加。
已经有多项国外研究表明,睡眠质量不佳或睡眠时间不足与糖尿病有关。
以睡眠时间8 h为参考,睡眠时间≤6 h的男士和女士患糖尿病的风险分别增加37%和24%。但睡眠时间超过9 h与糖尿病患病风险无关。
文献出处:苏健,陶然,周金意,等.成年人睡眠状况与糖尿病患病关系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5):597-601.
入睡困难的男士糖尿病患病风险最高,为63%,容易早醒者增加37%,打鼾者增加16%,有这些睡眠障碍的女士风险依次增加48%、31%和39%。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40指南解读一刊打尽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该研究调查了53 260名30~79岁常住居民,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5.3%,入睡困难、容易早醒和经常打鼾的比例分别为7.2%、10.0%和29.5%,22.6%的人报告睡眠时间≤6 h。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中药物助眠与糖尿病的关系仅在女士中显示,可能与男士服用助眠药物的比例较低有关。
0000
相关推荐
加拿大学者称,怀孕时天气炎热得妊娠糖尿病风险高
夏天怀孕和冬天怀孕有什么区别?近期一项来自加拿大的研究在分析了近40万女性55万余次产子给出了一个答案:妊娠糖尿病更喜欢夏天怀孕的女士,就因为气温高。研究显示,那些糖尿病筛查前30天在平均气温零下10℃者,妊娠糖尿病患病率为4.6%,而在平均气温24℃以上者患病率上升到7.7%。这意味着,每上升10℃,得妊娠糖尿病的可能性就增加6%~9%。【本刊述评】吴海英:管理老年高血压既要强调达标,也要避免血压过低
近期,阜外医院吴海英教授在本刊发表述评指出,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保护靶器官、改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Philipp E. Scherer: 挖掘脂肪细胞,或是控制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新路子
一个人长期多食少动,就会变胖,但越胖心血管死亡风险就越高,其中脂肪组织究竟做了什么?在CHC2019上,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PhilippE.Scherer教授将脂肪细胞“掰开了,揉碎了”阐述了代谢调节对心血管病管理的重要性。他指出,机体代谢的灵活性依赖于脂肪组织的扩张。杨进刚阜外2023-08-29 17:15:43
0000美国研究称, 10岁前初潮,心脏病风险最高
对于女士来说,在评估心血管风险时,除了目前已知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可能还需要考虑其特有的一些因素,比如,初次来月经(初潮)时的年龄。由美国国立心脏肺血液研究所(NHLBI)发起的女士缺血综合征评估(WISE)研究结果表明,初次月经早于或晚于12岁的女士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风险均高于12岁初次来月经的女士,初次月经早于10岁的女士风险最高。CK-MB升高应作为围术期心梗标准,而非肌钙蛋白! 阜外医院徐波、窦克非等研究成JACC子刊封面文章
目前,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心梗的定义和最佳心肌损伤标志物仍有争议。2021年8月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徐波和窦克非团队的一项研究在JACC心血管介入子刊作为了封面文章予以刊登。JACC心血管介入子刊将此研究作为封面文章予以刊登研究显示,在左主干PCI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中度升高(≥3×URL)和明显升高(≥10×URL)均能独立预测3年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杨进刚阜外2023-09-18 12:55:5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