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称(10岁前初潮,心脏病风险最高)
分析结果显示,初次来月经时的年龄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之间呈J型曲线关系。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研究者发现,即便校正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一生中雌激素总暴露时间,初次来月经时的年龄仍与心血管事件风险有关,说明初次来月经时的年龄可作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与12岁初次来月经者为参照,初次来月经时年龄≤10岁、11岁、13岁、14岁、≥15岁的女士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分别增加3.21倍、1.27倍、95%倍、1.74倍、1.58倍,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67倍、1.62倍、32%、1.54倍、1.63倍。
由美国国立心脏肺血液研究所(NHLBI)发起的女士缺血综合征评估(WISE)研究结果表明,初次月经早于或晚于12岁的女士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风险均高于12岁初次来月经的女士,初次月经早于10岁的女士风险最高。
该研究纳入648名因可疑心肌缺血接受冠脉造影且未因手术而绝经的女性患者,平均57.9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9.5 kg/m2,雌激素总暴露时间为32.2年。中位随访6年期间,27%的患者死亡。
对于女士来说,在评估心血管风险时,除了目前已知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可能还需要考虑其特有的一些因素,比如,初次来月经(初潮)时的年龄。
来源:Age at Menarche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utcomes: 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Sponsored Women's Ischemia Syndrome Evaluation. J Am Heart Assoc. Originally published 18 Jun 2019
在该研究中,由于美国女士出现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为12.4岁,故该研究以12岁作为月经初潮的参照年龄。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以及首次出现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脑卒中或因心力衰竭住院。
中国循环杂志两篇文章荣获2016年度国家卫计委主题宣传激励项目“最佳宣传作品”
昨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宣传司和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举办的委管出版物主题宣传项目2016年总结会上,《中国循环杂志》两篇文章荣获2016年度国家卫生计生委主题宣传激励项目“最佳宣传作品”。这两篇文章分别是《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概要》和《中国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适宜性标准的建议(试行)》。杨进刚阜外2023-08-04 10:30:59
0000安贞医院学者发现,主动脉置换术后脊髓损伤反应高峰位于术毕
对于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TAAAR),术后脊髓缺血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截瘫或轻瘫,发生率约2.5%。怎么去早发现,早预防?北京安贞医院程卫平、董秀华等进行的研究发现,TAAAR患者脑脊液中多种神经损伤标志物及炎性因子水平在术毕及术后1d显著升高,其浓度峰值发生于术毕。Lancet通讯文章:应对新冠肺炎,抗类风湿药物巴瑞替尼或有效!
杨进刚阜外2023-09-01 16:45:40
0000老年女士“日行一万步”可能没必要!JAMA子刊研究称,每天7500步最合适,快走或慢走都行
时下注重健康的人越来越多,“日行一万步”似乎成为很重要的运动目标之一。但是,“日行一万步”有没有科学根据?每天走多少步最合适?近日,美国布莱姆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在JAMA内科学子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对于老年女士来说,每天大约走4400步就有好处,每天7500步左右时最好。该研究还显示,快走和慢走与死亡并无关联,即快走或慢走都无所谓,只有步数最重要。2016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专科榜单出炉:阜外医院再度成双冠王
昨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正式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其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再度荣膺心血管病学和心血管外科学的两个学科的“榜首”。“我希望这个排行榜的发布,能够从侧面切实推动医院临床医学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医疗技术的质量,整体提升医院的医疗工作水平,最终提高我国医学科技发展水平。”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曹雪涛院士在发布仪式致辞中指出。杨进刚阜外2023-08-05 10:00:27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