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述评,吴海英,管理老年高血压既要强调达标,也要避免血压过低)
来源:吴海英. 老年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和药物选择. 中国循环杂志,2015, 30: 825-826.
吴教授在文中强调,“高龄老年高血压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需要注意合并疾病及靶器官的保护,避免使用加重或诱发心血管并发症的药物,逐步降低血压,避免血压波动,在患者能耐受降压治疗的前提下,在数周内逐渐使血压达标。”在强调老年人降压达标的同时,应重视血压过低的危害。
此外,直立性低血压是导致老年人晕厥、跌倒、骨折和死亡增加的原因,降压药物诱发的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也较高。因此,应测量老年人的立位血压评估降压治疗的体位效应,避免直立性低血压及过度降低血压。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理想降压药物应符合以下条件:(1)平稳、有效;(2)安全,不良反应少;(3)服药简便,依从性好。常用的5类降压药物均可以选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可选择使用利尿剂、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不应忽视醛固酮拮抗剂的使用。
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要积极干预其他相关的危险因素。由于老年人合并疾病多,应针对不同合并疾病进行降压药物的选择。无合并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不首选β受体阻滞剂。合并冠心病与慢性心力衰竭者可选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CCB、ACEI 和ARB 均可用于初始与维持治疗。α受体阻滞剂是老年男性合并前列腺增生的常用降压药物之一,但须警惕其不良反应,例如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夜间)。
关于老年高血压降压目标,吴教授认为仍应坚持中国的指南。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65岁以上老年人降压目标值为140/90 mmHg,对于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降压目标值仍应是150/90 mmHg。对于伴有双侧颈动脉≥70%狭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应慎重,收缩压一般不低于150 mmHg。
吴教授指出,老年高血压降压应强调个体化,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及危险分层选择降压药物,选择长效、平稳的降压药物并根据所合并的疾病选择合理的降压药物。老年高血压的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降压速度不宜过快,应逐步降压,密切观察患者对降压药物有无不良反应。多数老年人需联合应用两种以上降压药物才能达到降压目标,联合治疗降压效果好、药物剂量小、不良反应少,同时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成本效益比。
转载请标明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近期,阜外医院吴海英教授在本刊发表述评指出,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保护靶器官、改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
超五成老年房颤患者未抗凝!解放军总医院注册研究
解放军总医院郭玉涛在欧洲心脏杂志子刊发表的中国老年房颤优化抗凝管理注册研究显示,我国老年房颤患者中只有44.7%使用口服抗凝治疗。研究纳入5742例老年房颤患者,55.3%的房颤患者没有应用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其中64.7%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华法林(48.1%)和新型口服抗凝药(51.9%)的应用比例相当。新型口服抗凝药中,70.9%为达比加群,27.7%为利伐沙班。起搏器导线拔除有8大非感染原因
目前,全世界共约3250万例起搏器植入患者,随着植入年限的增加,导线非感染并发症也逐渐增多,成为导线拔除的适应证。临床上常见的非感染因素导致电极导线拔除的原因主要包括:慢性疼痛、血管狭窄/栓塞、导线引起的致死性心律失常、废弃导线、患者行核磁共振(MRI)检查、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和放疗等。男士傍晚锻炼可降压,其他时间不行
据《运动与锻炼中的医学与科学》上在线报道的一项研究,男性高血压患者傍晚锻炼比其他时间锻炼更有助于降低血压。研究人员纳入50名男性高血压患者,均50多岁,超重,大部分人服用一种或多种药物来治疗高血压。NEJM研究显示,忽胖忽瘦的冠心病患者死亡风险高
近期发表于NEnglJMed上一项来自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显示,忽胖忽瘦可大大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07 16:15:44
0000中山大学学者发现,粮食吃得少,房颤风险高
近日,据HealthDay报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庄晓东等开展的一项研究提示,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长期较低的人,可能更容易出现房颤。该研究显示,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适度(碳水化合物热量占总热量比例为45%~52%)的人相比,长期摄入量较低(总热量占比不足45%)的人发生房颤的风险增加了18%。研究者还发现,不论用哪种蛋白质或脂肪替代碳水化合物,房颤发生风险均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