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述评,吴海英,管理老年高血压既要强调达标,也要避免血压过低)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理想降压药物应符合以下条件:(1)平稳、有效;(2)安全,不良反应少;(3)服药简便,依从性好。常用的5类降压药物均可以选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可选择使用利尿剂、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不应忽视醛固酮拮抗剂的使用。
转载请标明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来源:吴海英. 老年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和药物选择. 中国循环杂志,2015, 30: 825-826.
此外,直立性低血压是导致老年人晕厥、跌倒、骨折和死亡增加的原因,降压药物诱发的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也较高。因此,应测量老年人的立位血压评估降压治疗的体位效应,避免直立性低血压及过度降低血压。
吴教授在文中强调,“高龄老年高血压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需要注意合并疾病及靶器官的保护,避免使用加重或诱发心血管并发症的药物,逐步降低血压,避免血压波动,在患者能耐受降压治疗的前提下,在数周内逐渐使血压达标。”在强调老年人降压达标的同时,应重视血压过低的危害。
吴教授指出,老年高血压降压应强调个体化,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及危险分层选择降压药物,选择长效、平稳的降压药物并根据所合并的疾病选择合理的降压药物。老年高血压的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降压速度不宜过快,应逐步降压,密切观察患者对降压药物有无不良反应。多数老年人需联合应用两种以上降压药物才能达到降压目标,联合治疗降压效果好、药物剂量小、不良反应少,同时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成本效益比。
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要积极干预其他相关的危险因素。由于老年人合并疾病多,应针对不同合并疾病进行降压药物的选择。无合并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不首选β受体阻滞剂。合并冠心病与慢性心力衰竭者可选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CCB、ACEI 和ARB 均可用于初始与维持治疗。α受体阻滞剂是老年男性合并前列腺增生的常用降压药物之一,但须警惕其不良反应,例如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夜间)。
近期,阜外医院吴海英教授在本刊发表述评指出,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保护靶器官、改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
关于老年高血压降压目标,吴教授认为仍应坚持中国的指南。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65岁以上老年人降压目标值为140/90 mmHg,对于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降压目标值仍应是150/90 mmHg。对于伴有双侧颈动脉≥70%狭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应慎重,收缩压一般不低于150 mmHg。
有直立性低血压,老年人易痴呆!瑞典研究
一项瑞典研究提示,直立性低血压会增加老年人患痴呆症的风险,加速从认知障碍进展至痴呆症直立性低血压定义为站立时收缩压减少≥20mmHg或舒张压减少≥10mmHg,进一步分为无症状和有症状。研究发现,总体直立性低血压使痴呆症发生风险增加40%,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增加15%,认知障碍进展至痴呆症的风险增加54%。近半数左心衰患者有肺动脉高压!阜外医院牵头多中心研究
左心衰所致肺动脉高压是目前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肺动脉高压。阜外医院牵头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肺动脉高压在左心衰竭患者中常见,患病率约45%。左心衰所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较差。研究纳入2013~2016年接受右心导管检查的左心衰竭患者480例,其中44.8%患有左心衰所致肺动脉高压。左心衰所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死亡率较高。有75例(34.9%)在84.6个月的中位随访期内死亡。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4:20:010000肥厚梗阻心肌病,老药和新药各有一新证据!JACC两项随机研究
在临床上,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有症状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一线药物,但却一直缺乏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证据。近期,JACC发表的一项在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中评估美托洛尔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在该类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连续使用2周美托洛尔,可明显减轻左室流出道梗阻,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但对运动能力无明显改善。关于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的争议 | 阜外医院郑哲等文章
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BAV)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40%~50%的患者合并升主动脉扩张性病变,称为二瓣化主动脉病变,容易出现主动脉夹层或者动脉瘤破裂。阜外医院郑哲等发表文章分析,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合并主动脉病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临床问题,对于它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充满了困难与挑战,目前无论在发病机制、病理分型及干预时机等方面均存在巨大的争议。有心梗病史,中风后病情较重!王拥军等90万患者研究
10月6日,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莫大鹏等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的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注册登记研究结果表明,以前得过心梗的人,得了中风后病情往往较重,院内死亡和并发症发生风险均明显增加。研究者指出,该研究结果推翻了既往一些研究者的错误观念,即既往有心梗的病人由于很好地控制了高风险以及接受了二级预防措施,其发生脑梗风险以及发生缺血性中风后的严重程度均要低于其他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