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病调查(国人18,4,有二尖瓣反流,1,2,为中重度)
该研究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262个县共纳入28 814位≥35岁居民。
近日,中国重要心血管病患病率调查及关键技术课题组对近3万≥35岁人群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自然人群中男女二尖瓣反流检出率较高均为18.4%,而且随增龄还有增高趋势。
进一步分析显示,增龄、收缩压升高、农村、东部地区、卒中史、房颤史、左心房前后径增大、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是二尖瓣反流的主要危险因素。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1] 聂静雨,王增武,张林峰,等. 35 岁及以上人群二尖瓣反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475-479.
研究者指出,轻、中重度二尖瓣反流老年人群所占比例较高,可能由于心脏瓣膜发生纤维退行性变,或青年时期风湿热所致,具体原因有待研究。就区域差异,推测或与东部较为富裕,不良生活方式更为流行,慢病患病率高有关。
[2] Hu P, Liu XB, Liang J, et al. A hospital-based survey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valvular heart disease in China. Int J Cardiol. 2017 Mar 15;231:244-247.
来源:
研究者指出,应该针对上述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在临床上,提示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时,应注意二尖瓣反流发生的可能性;房颤患者治疗管理时应注意避免二尖瓣反流作为并发症出现。
之前,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等对近14万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的医院为基础的调查显示,在严重瓣膜性心脏病中,二尖瓣反流最为常见,患病率为0.68%。
不同地区二尖瓣反流检出也有差异,其中东部人群二尖瓣反流最为多见为24%,其次是中部地区为13.1%,西部最低为16.5%。
此外,二尖瓣反流程度也有随年龄增高趋势,其中35~50岁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检出率为0.3%,在51~64岁组为0.9%,在≥65岁组为2.2%。总体上有1.2%的人有中重度二尖瓣反流。
老人爱运动,更长寿!JAMA子刊研究
根据JAMA子刊上的一项新研究,老年人每周参加不同类型体力活动,如散步锻炼、慢跑、游泳或打网球,均能降低死亡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风险。研究者认为,老年人参与他们喜欢并能坚持的运动很重要,因为许多类型的运动会降低死亡风险。研究纳入了27万多名年龄在59~82岁之间的老年人的数据,调查其参与跑步、骑自行车、游泳、其他有氧运动、打球类运动、高尔夫、步行锻炼等身体活动的情况。JACC研究称,不好好吃早饭危害大
JACC一项新发表的研究发现,不吃早饭或囫囵吃早饭的人,不但胖子和有代谢综合征的比例高,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也几乎加倍。研究发现,与每日吃高质量早饭者相比,早饭马马虎虎者和不吃早饭者的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比例均较高。图三种早饭类型者肥胖比例(HBF:每日高质量早饭者;LBF:早饭马马虎虎者;SBF:不吃早饭者)杨进刚阜外2023-08-11 15:21:35
0000拜年!“大格局,大健康”:中国循环杂志新媒体10万 文章荟萃
过去的一年,《中国循环杂志》新媒体平台关注重大健康选题,在新媒体的选题和策划上,传播能够影响中国居民健康的理念,以下是各个新媒体平台上阅读量较高的文章:美国饮酒声明:每天白酒2两就有危险,将酒精滥用更换为“不健康饮酒”简介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针对青少年和成人的不健康饮酒发布了声明。中国防控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缺位!赵冬点评50万居民中国慢病研究
到一定年龄,却罹患数种慢性疾病连绵病榻。或许就是因为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种下了因结下的果。近日,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对近50万国人的研究显示,一个人从健康到罹患一种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再发展到数种,再到死亡等不同阶段中,吸烟、过量饮酒、不健康饮食、体力活动不足、不健康体重或腹部肥胖等5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与之有很强的关联,具有长期和剂量反应效应。杨进刚阜外2023-09-18 14:16:54
0001心原性猝死还是癫痫相关的死亡?
一个黑人帅哥坐在我面前,我看着有点面熟,酷像篮球明星PennyHardaway。她母亲坐在他旁边,脸上充满了迷茫。杨进刚阜外2023-07-31 12:16:53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