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声明(胆固醇假说,不是假说,LDL,C是心血管病的关键致病因素和治疗靶标)
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LDL升高可能是其罹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唯一的危险因素。
声明指出,LDL-C累积负荷是心血管病发生和进展的中心决定因素,不同人群LDL-C负荷累积到发生心血管病的年龄不一样。
例如,一个血浆LDL-C水平>10 mmol/L (>400 mg/dl)的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小孩在10~15岁时累积的LDL-C负荷就可达到发生心血管病的阈值,而LDL-C水平相对低一些的纯合子家族性胆固醇血症小孩35岁时才达到阈值,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人要到60多岁才会达到这一阈值。
正值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2017年年会召开,EAS发布共识声明称,“胆固醇假说”并不是假说,那些对这一“假说”持怀疑论者可以歇歇了。
这意味着,LDL-C降得越低,临床获益越大。
遗传学研究表明,与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形成才开始使用他汀短期治疗的人相比,尽早进行降LDL-C治疗、LDL-C如果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的人,LDL-C水平每下降1 mmol/L,心血管病风险最高可降3倍以上。
LDL-C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因果关系还与LDL-C的累积负荷有关
这说明,LDL-C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因果关系,不仅取决于LDL-C的绝对水平,还与LDL-C的累积负荷有关。
LDL-C与心血管风险之间为剂量依赖性、对数线性关系
换句话说,LDL-C与心血管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该声明提示,根据患者的基线心血管风险、基线LDL-C水平、LDL-C的绝对降幅以及降脂治疗时间,可以计算出预期获益,即心血管病风险的降低程度。例如,如果患者基线LDL-C水平为7 mmol/L,LDL-C绝对降幅为3.5 mmol/L,治疗时间为20年,心血管病相对风险就可降低81%(下表)。
30多项临床随机研究一致证实,降低LDL-C的治疗措施,包括三类药物,即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和PCKS9抑制剂,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获益的程度与LDL-C水平的绝对降幅成正比。
来源:Ference BA, Ginsburg HN, Graham I, et al. Low-density lipoproteins cause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1. Evidence fromgenetic, epidemiologic, and clinical studies. A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Consensus Panel. Euro Heart J 2017;DOI:10.1093/eurheartj/ehx144.
200余项流行病学研究、遗传学研究、病理研究及临床随机干预研究均证实,低密度脂蛋白(LDL-C)并非只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一个生物标志物,更重要的是心血管病的关键致病因素和治疗靶标。
声明强调,心血管高危人群应尽早降低LDL-C,尤其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声明指出,“LDL-C与心血管风险之间为剂量依赖性、对数线性关系,且两者之间的关系独立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者:β受体阻滞剂或有助预防心脏破裂
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AMI)重要并发症,预后极差,占院内死亡人数的15.8%~30%。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宋昱、天津医科大学李龙雨等进行的研究,除了发现系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心脏破裂的危险因素外,还发现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冷冻球囊消融后,肺静脉狭窄多吗?阜外医院丁立刚等研究
杨进刚阜外2023-10-03 08:11:080000搭桥术后β阻滞剂可防心梗!瑞典研究
冠脉搭桥后继续口服β阻滞剂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一直争议不断。近期,欧洲心脏杂志子刊发表的一项瑞典研究证实,搭桥手术后坚持服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主要是心梗风险的降低。研究纳入35184例在2006年~2017年期间首次接受单纯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2年。其中94.2%服用了β受体阻滞剂,91.6%服用了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孕期应用某些感冒药影响宝宝说话
欧洲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孕妈在怀孕时使用扑热息痛则不利于宝宝早期语言发展。扑热息痛是使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药,又叫对乙酰氨基酚,泰诺、白加黑、百服宁、快克等常用的药品中都有这种成分。出生后30个月使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阶段。而妈妈在孕期应用扑热息痛,则生出的宝宝在30个月大时存在语言延迟,即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用词少于50个。关注患者视角,避免管状思维!中日医院学者介绍新研究方法
比如,一项研究为了了解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接受指南指导药物治疗的影响因素,以优化治疗、提高依从性。研究第一阶段为定性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记录每位患者自述的影响因素,最终归纳为22个,包括临床决策时患者的参与度、患者对抗心力衰竭药物益处及不良反应的认知等。第二阶段为定量研究:应用量表对每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分(1=不重要,10=最重要)并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