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称,不停跳搭桥患者5年后死亡率较高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ROOBY-FS研究,与体外循环搭桥相比,非体外循环(不停跳)搭桥的5年的全因死亡的绝对风险升高3.3%。
基于该研究结果,研究者称,非体外循环搭桥与体外循环搭桥相比无优势,但一些特殊情况下不得不用非体外循环搭桥,比如主动脉广泛钙化患者,应用非体外循环可降低主动脉血栓风险或卒中。此外,肝移植患者和体弱的老年患者也可能得益于非体外循环搭桥。
早在2009年,ROOBY研究显示体外循环搭桥和非体外循环的30天临床预后无差异。当时引起争议,因为术者经验不足,仅50例,而且患者为低危患者,多为男性。
随后的CORONARY研究则要求术者必须有超过2年的非体外循环搭桥的经验,手术病例超过100例,而GOPCABE研究中,术者的非体外循环搭桥的病例达322例。
尽管术者的手术量和手术经验增加,CORONARY研究和GOPCABE研究结果仍显示非体外循环搭桥30天和1年预后无优势。
三项研究均发现非体外循环会导致不完全血运重建,研究者表示,这或许是影响这类患者生存的主要原因。
ROOBY-FS研究显示,非体外循环搭桥的5年死亡率显著高于体外循环组(15.3% vs 11.9%)。
非体外循环组的全因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再次血管重建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31.0% vs 27.1%)。
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再次血管重建和再次搭桥的次要终点在两组无差异。
研究者表示,临床实践中他会更多的选择体外循环搭桥,但是放弃非体外循环搭桥还为时过早。低危患者可实施体外循环搭桥,而年老体弱、主动脉钙化的患者还是要应用非体外循环搭桥。
克利夫兰诊所Eugene
Blackstone等在同期述评中指出,是时候停止体外循环搭桥和非体外循环搭桥哪个更好的争论了, 而应把重点放在那些患者会从中获益。STS评分超过3%的患者似乎从非体外循环搭桥术中获益明显, 而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接受非体外循环搭桥的中风风险较低。
[1]Shroyer AL, Hattler
B, Wagner TH, et al. Five-year outcomes after on-pump and off-pump
coronary-artery bypass. N Engl J Med, 2017, 377: 623-632.
[2] Blackstone EH,
Sabik III JF. Changing the discussion about on-pump versus off-pump CABG. N
Engl J Med, 2017, 377: 692-693.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
该书最大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在阜外医院心内科工作了 58 年。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SGLT2i很火,但尚无减少心血管死亡证据!美国心衰大咖的六个SGLT2i经验
近期,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风头正劲,可预防心衰及延缓心衰进展,已成为心衰核心用药。近期,领衔开展EMPEROR等里程碑式研究的美国贝勒心脏和血管研究所著名心衰专家MiltonPacker教授总结出SGLT2i治疗心衰的六大经验教训。1、SGLT2i的主要益处是预防心衰事件,尚无减少心血管死亡的证据。久坐折寿,“三高”患者尤甚!日本研究
很多研究已经证实,久坐不动有很多健康危害,包括增加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癌症死亡风险。6月14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的一项日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久坐不动会折寿,尤其是有“三高”即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患者。分析显示,久坐时间每增加2小时,所有人中死亡风险增加15.3%;没有“三高”、仅有高血压、仅有高脂血症、仅有糖尿病的人中,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2.5%、20.2%、17.6%、27.2%。睡眠质量差,更要多运动!英国研究
近日一项在38万余中年人中进行的英国研究给经常睡不好的人带来了好消息:每周体力活动水平达标以及高于推荐的活动量,有助于抵消睡不好带来的健康危害。研究显示,睡眠质量差的人,全因死亡、心血管病罹患风险包括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均增高。与经常规律运动且睡眠好的人相比,平时缺乏中-强度体力活动且睡眠质量差的人,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67%,癌症风险增加45%。无症状严重颈动脉狭窄,有多少人会中风?JAMA研究
JAMA发表研究显示,未手术干预的无症状严重颈动脉狭窄(≥70%)患者,5年内同侧颈动脉相关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为4.7%。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3737例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平均年龄73.8岁,颈动脉狭窄≥70%。平均随访时间为4.1年。共有133例发生同侧卒中,年平均卒中发生率为0.9%。Kaplan-Meier分析,5年内同侧颈动脉相关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为4.7%。CHEST最新的房颤抗栓治疗指南:优先使用新型抗凝药物,而非华法林,讲究房颤管理ABC策略
近日CHEST发布了最新的房颤抗栓治疗指南和专家组报告。这是撰写组专家通过回顾2012年以来的文献进行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