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家庭(健康饮食,吃饭时不看电视,肥胖风险可降低37,在家做饭吃风险降26)
时下,减肥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健康行为,“管住嘴、迈开腿”是最主要的减肥途径。预防肥胖,吃是一门大学问,不仅要吃健康食物,还要有良好的就餐习惯。
主要研究者Tumin也表示,如果你没有时间自己做饭,也可以买健康的外卖食物,但在就餐时请关掉电视。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一位专门研究家庭就餐模式的教授表示,与家人一起多聚餐可能有益于健康,但更要注重饭菜是否健康、吃饭时的氛围、吃饭时是否分心(比如看电视)等因素。
她建议,吃饭时关掉电视,多与家人讨论一天的所见所闻、当天的新闻事件或有趣的计划。
该研究对近1.3万名成年人的家庭就餐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这些人过去一周内至少有一次家庭聚餐,其中大约1/3超重。
调查显示:每周与家人聚餐6~7次的人占52%,每隔一天有一次家庭聚餐的人占35%,其余13%的人每周与家人聚餐1~2次。约1/3的人在家庭聚餐时看电视,而36%的人从不在吃饭时看电视或视频。62%的人自己在家做饭吃。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该研究显示,与吃饭时常看电视的人相比,吃饭时从不看电视或视频的人肥胖风险降低37%;与只在家里做一部分饭菜的人或全吃外卖的人相比,在家里做好全部饭菜的人肥胖的风险降低26%。
来源:medscape
此前已有研究表明,经常和家人一起吃饭的青少年肥胖的风险明显降低。近期一项美国研究则发现,与家人聚餐的次数与肥胖风险倒无太大关系,但如果常在家里自己做饭吃、吃饭时从不看电视,肥胖的风险就会明显降低。
研究人员指出,吃饭时如果老看电视,不知不觉就会吃多,而自己在家做的饭菜比外面做的要健康一些。
0000
相关推荐
阜外医院蒋雄京等报告近200例原醛诊治经验:高血压伴低血钾或合并多种心脑血管合并症患者应警惕原醛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病因,患病率高达28.7%。既往认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高血压是一种相对良性的高血压,伴有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较低,但阜外医院蒋雄、李彬等进行的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研究显示,92.3%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为2、3级高血压;83.6%的患者高血压危险度分层为高危或很高危患者;79.5%的患者合并至少1种危险因素。美研究称,焦虑和抑郁的害处堪比吸烟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焦虑和抑郁症严重影响健康,对身体的害处堪比肥胖和吸烟。研究者称,他们的研究是首个将焦虑和抑郁作为疾病危险因素、直接与肥胖和吸烟进行比较的研究。他们针对1.5万余例老年人,分析了焦虑和抑郁症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包括4年多时间内出现的心脏病、脑卒中、关节炎、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以及胃部症状、气短、眩晕、背疼、头痛、视力问题等等。中国血脂指南表态,每日胆固醇应少于300 mg
前一段时间,美国饮食指南不再限制美国人的胆固醇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跟风,没有规定饮食胆固醇上限值。这两个指南公布后,网络上一片哗然。一时间,限制胆固醇摄入似乎成了“冤假错案”。但最新公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则明确指出,“建议每日摄入胆固醇<300mg,尤其是已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点击下载全文)杨进刚阜外2023-08-04 10:11:10
0000【阜外医院551例肺动脉高压分析】半数先心病所致,七成伴乏力和呼吸困难
阜外医院的何建国和陈果等对551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就临床症状而言,七成患者伴有乏力和呼吸困难。其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胸痛和晕厥更为多见。而先心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则以紫绀更常见。在这项研究中,先心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近一半。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和医疗条件较落后未能及时救治有关。JAMA子刊:30岁心血管危险因素多,老年痴呆风险高!
近日,发表在JAMANeurol上的一项英国研究提醒:30多岁不注意心血管风险,就开始影响大脑健康了,而且这种年轻时对心脑健康的影响更甚于50岁后。研究显示,血管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36岁时2.7%,69岁则达24.3%。但老中青人群中,血管风险高都与70岁时脑容量小、白质高信号更强有关。而白质高信号区域多易受缺血影响,白质高信号多为脑小血管病变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