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怕黑,晒太阳可延长女士寿命
对于晒太阳这事儿,由于怕晒黑,中国女士普遍是拒绝的。
但最近一项研究发现,爱晒太阳的女士寿命更长。
与最喜欢晒太阳的人相比,最不喜欢晒太阳的女士的死亡风险增加了一倍。
很多人认为,晒太阳多会增加皮肤癌的风险。但有研究发现,在光照时间长的地区,皮肤癌发病较高,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发病反而较低。
美国海军中也发现皮肤癌较高,但全因死亡下降,其他死亡也减少。
另一项研究则发现,每年在假期进行一次日光浴,且连续30年的人,死亡风险下降30%。
为什么晒太阳与寿命有关?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爱晒太阳的人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较高。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密切相关。
比如,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糖尿病和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中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较为常见。
美国营养和健康调查发现,维生素D缺乏者远远高于预计水平,可达25%~57%,估计主要与光照时间不足有关,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年老、空气污染、吸烟、肥胖、营养不良、肾脏病、肝病等。
但目前补充维生素D能否带来获益,不同研究的结论还不一样。而晒太阳则是最好的补充维生素D的方法。
晒太阳的获益可能是多方面的,除增加维生素D之外,还与更多的户外动、呼吸新鲜空气,以及热爱旅游等有关。
吸烟、不运动、蔬果吃得太少是危害健康的主要不良生活方式,现在可能有了第4个:不晒太阳。
作者也承认,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由于光照是不一样的,因此不能拿一个国家的数据直接套用于本国居民。
来源:Avoidance of sun exposure as a risk factor for major causes of death: a competing risk analysis of the Melanoma in Southern Sweden cohort. J Intern Med.2016; DOI: 10.1111/joim.12496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一生可能只见一次的病例】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5》就是这样一本书。
JACC专题文章:有慢性肾病的房颤患者抗凝,应优选直接口服抗凝剂
对于合并慢性肾脏病的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目前指南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建议,各种观察性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本周JACC以此为一周回顾话题,发表了专题文章。专家指出,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随着肾功能下降,缺血性中风和出血风险均呈进展性增加。有限的数据提示,一般情况下,应该优选直接口服抗凝药物,因为其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能优于维生素K拮抗剂,而血管钙化和抗凝相关肾病风险较低。杨进刚阜外2023-08-29 14:21:59
0000CAMI研究发表中国医院心梗救治条件调查:省、市和县级医院差别较大,部分县医院无CCU,不查肌钙蛋白
由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牵头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CAMI)公布了参研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诊疗资源配置情况。研究发现,我国不同级别的医院的心肌梗死诊疗资源配置存在较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可能影响了患者的诊治效果。作者认为,“医疗资源虽不完全与患者的预后相关,但为评价医疗质量的组成部分,间接影响了患者的预后。”胸外科年鉴研究称,无症状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应尽早期手术
根据在线发表在《胸外科年鉴》上的一项新研究,无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能会从早期瓣膜置换的积极策略中获益,预后优于保守治疗。研究人员发现,早期瓣膜置换两年后的生存率为92.5%,而保守治疗患者的生存率为83.9%。此外,保守治疗组患者在两年内死亡或接受手术的比率为43.9%。研究者指出,该研究中,1年保守治疗还算安全,但两年的数据表明,早期瓣膜置换有好处。加拿大血脂指南更新十大要点:5种情况下使用他汀,除高甘油三酯血症外血脂检测可不用空腹
加拿大心血管协会(CCS)近日更新了该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指南更为重视心血管风险评估,并加强了之前关于生活方式的建议,并强调“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慢性病的基石”。其中要点如下:1.40~75岁男性和女性,以及有妊娠高血压病史的女性,应该每隔5年进行一次心血管风险评估。同时医生应该与患者就风险评估结果和治疗策略以及血脂改善目标进行沟通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