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国人糖尿病特点(六成糖尿病男士不到45岁,半数吸烟)
近期中国疾控中心学者、上海瑞金医院宁光团队、北京天坛医院学者联合对全国近10万人进行的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很多,伴有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糖尿病者也很多。
而据该研究推断,在中国仅有9.9%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和17.3%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在吸烟、高血压、血脂和血糖得以良好控制。
作者介绍说,在1984-1999年北京地区心血管死亡率急剧上升的原因,就是由于血脂异常、肥胖和糖尿病的“强强相加”所致危害导致。
中国是糖尿病大国,而糖尿病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果一个糖尿病患者合并多个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那么患心血管病风险也就大大增加。
其中,就吸烟、收缩压≥140 mmHg、LDL-C≥100 mg/dL和HbA1c≥7%这四项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来看,共患者较多。而且年龄大、超重或肥胖、中心型肥胖、糖尿病病史长者伴有危险因素个数常较多。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40指南解读一刊打尽
在该项研究中,男性糖尿病占53.1%,而其中有六成人年龄在18~44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男性糖尿病患者48.6%有吸烟嗜好,<65岁者尤多。
图1 糖尿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和心血管代谢因素占比
研究者指出,如果在糖尿病患者乃至大众中没能进行有效的干预,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会迎来糖尿病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大流行。
图2 糖尿病患者所伴有不同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个数的状况
来源:Ding L, Xu Y, Wang L, et al. The cardiometabolic risk profile of Chinese adults with diabetes: A nationwide cross-sectional survey. J Diabetes Complications, 2017, 31: 43-52.
为此,作者强调,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突出的死亡原因,去了解并加以对糖尿病患者所伴有的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很有现实意义,比如加强大众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对糖尿病患者加强多学科管理等。
这项研究共纳入2010年全国范围中国疾控中心慢病监测系统中的98658位≥18岁成人,其中有12607人确诊为糖尿病。研究经加权后分析显示,这些糖尿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流行,以及心血管代谢状况堪忧。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随着这些心血管代谢危险的泛滥和失控,研究显示,已有2%的糖尿病患者在过去1年里发生心梗或中风。
抛开糖尿病患者聚集的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外,就血糖控制本身而言,研究显示有36.4%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未达标(HbA1c≥7%),达标者平均HbA1c在6.2%,不达标者平均HbA1c在8.9%。血糖不达标者有27.5%为新诊糖尿病。
还让人担忧的是,有69.9%为新诊糖尿病。这些新诊糖尿病患者多年轻、家居农村、教育程度偏低,且多无糖尿病家族史。
用新型抗凝药时大出血,用逆转剂后死亡率仍较高!JACC Meta分析
据报道,在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患者中,大约每年有2%~3.5%会出现大出血事件,其中很多患者可能需要应用逆转剂来控制出血。但是,这些发生大出血的患者即便及时应用逆转剂,也并非万事大吉了。近日,JACC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患者发生大出血事件后,即便通过应用特异性逆转剂有效止血,其死亡率仍较高。【不该做的少做】美国不合理冠脉介入5年内减少50%
耶鲁大学医学院NiharDesai教授在AHA年会上报告,美国不合理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数量5年间减少了50%,从2010年的26.2%降至2014年的13.3%。该研究同期发表在JAMA杂志上。研究者表示,这主要归因于指南规范了再灌注治疗适应证,限制了PCI的滥用。心衰患者易患癌,吃他汀可防!中国香港研究
近期有研究发现,心衰患者罹患癌症的风险明显增加。6月22日,中国香港大学深圳医院Kai-HangYiu等在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吃他汀可显著降低心衰患者的患癌和癌症死亡风险,而且,吃他汀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多因素分析显示,中位随访4.1年期间,吃他汀的心衰患者患癌风险降低了16%。使用IABP治疗心梗合并休克,或比左室辅助装置更好!美国研究
救治急性心死合并休克患者,常会使用左室辅助装置(LVAD)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近日一项美国研究发现,应用IABP似乎更优,与IABP相比,给予左室辅助装置治疗,短期和1年死亡、出血风险、肾脏替代治疗需求增加,花费增多。研究者认为,对于这类患者的最佳临床管理还需要增加更多的证据。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4:27:250000JAMA子刊研究称,持续炎症状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差
既往研究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时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未来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有关。3月6日,发表在JAMA心脏病学子刊上的VISTA-16研究次要分析再次证实了这一结论,而且还进一步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后16周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如持续升高,患者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均显著增加。